任正非1987年在深圳建立了华为公司。
公司之所以取名叫做“华为”,是因为他想寓意“中华可为”,希望自己的公司能为中华争光。
然而一心为国争光的任正非,却一度因经营不善,导致他只能靠借高利贷、打白条给员工发工资。
最糟糕的情况发生在1993年,当时的华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如果他们研发的新产品不能获得成功,将无力偿还债务,更别提还能继续给员工发工资了。
重压之下的任正非,曾对手下说,如果这次产品研发失败了,自己就只能从5楼跳下去了,而你们还能换其它的工作。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华为那一次的产品研发获得了成功,公司顺利度过了难关。
自那以后的15年,华为总体的上升势头非常强劲。
虽然在2G、3G和4G技术都不是全球大哥大,但是如今的华为却逆袭成为了5G技术的全球领先者,成为最能向世界证明“中华可为”的企业代表之一。
那为什么华为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9095/5e0f41223aac5304.jpg)
原因在于他们做到了“反熵增”。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熵”。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他在当中引入了“熵”的概念,以此来描述热量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的不可逆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系统由于没能和外界产生能量交换,导致整个系统的熵值不断增加(温度不断增加)。
达到一定的高温临界点后,等待系统的将是灭亡。
你可能会很好奇,这个物理学定律和华为的成功有什么关系呢?
任正非有一次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黄卫伟教授交流管理思想时,对方告诉了他这条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任正非看来,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企业。
企业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都容易变得头脑发热、骄傲自满,由此形成封闭的“熵增”系统,一步步走向灭亡。
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华为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主要做好了以下两方面,从而实现了“反熵增”: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9095/b3838550cb0412b9.jpg)
一、推动员工在内部流动,以高薪吸纳外面的优秀人才
如果企业现有的员工在内部完全不流动、又没从外面吸纳优秀的人才,就会很容易产生“熵增”。
为此,华为大力推动员工在公司内部进行流动。
像现任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他在华为先后担任过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终端公司董事长及消费者业务CEO。
经历了在这么多岗位的千锤百炼,才有了今天在华为的手机业务方面立下赫赫战功的余承东。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9095/25e0a559ae8ef4c4.jpg)
不止管理层,就算只是华为的基层员工,他们也一样有在内部流动的机会。
经过跨部门的流动工作,他们在吸收了别的部门的能量后,都能实现“反熵增”。
除了内部的流动,华为也十分注重从外界吸纳优秀的人才。
为此,任正非更是在公司内部提出了“炸开人才金字塔塔尖”的口号,这充分体现了华为为吸引到顶尖人才的决心。
举个例子,加拿大的北电网络公司曾因光线革命,成为当时最大的通讯制造商,然而因为政策决策失误、财务丑闻和竞争压力等,这家公司在2009年1月申请了破产保护。
作为北电竞争对手的诺基亚和爱立信,趁机拼命抢资产、设备、技术、专利和客户等等。
而同样作为北电竞争对手的华为,没有抢这些东西,他们抢的是人才。
北电有一个教授,之前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
在公司申请的破产保护正式生效的前一天,他被告知从明天开始停薪,不用再来上班,什么时候上班要等通知。
教授很失落,在傍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门口。
没想到有一个猎头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已经在他家门口恭候多时。
对方受华为所托,来盛邀这位教授加盟。
为了表示诚意,华为向他开出了高达24万美元的年薪(这位教授当时年薪的2倍),另外再加上每年3万美元的总裁特别津贴。
一年下来,这位教授的收入达到了27万美元,比之前足足多了15万美元。
由此可见,华为为了招揽人才,是不惜下血本的。
依靠这份大气,十几年来华为招揽到了世界上在通讯设备领域全球的顶尖技术人才。
通过不断从外部吸纳进来优秀的人才,华为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系统,实现了“反熵增”。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9095/0e105a9492b34662.jpg)
二、大力发展研发
很多以销售主导的企业,不是太重视研发,为此在这方面投入的费用少得可怜。
比如以销售为主导的联想,他们从2010年开始,每年投入在研发的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
投入在研发方面的费用低,很容易让研发部门的员工失去斗志,变得更封闭,从而产生“熵增”。
和联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华为基本法》规定自2010年开始,公司每年投入在研发的经费,占营收的比例不低于10%。
华为人说到做到。
据华为官网的数据,他们在过去10年累计投入研发的费用将近4000亿人民币。
由此可见,华为大力发展研发的决心。
而为了做好研发,任正非要求华为人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用1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9095/4bf28f91ff156a4c.jpg)
和外界经常产生连接后,华为的研发人员就会远离封闭系统、从而产生“反熵增”的状态。
因此,他们在研发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为华为逆袭成为5G技术的全球领先者立下汗马功劳。
由此看来,华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他们做到“反熵增”之后的必然事件。
在这背后,是华为的使命在驱动着他们前行。
华为的使命是什么呢?
华为官网给出了答案:“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而构建万物互联,需要更开放的“反熵增”系统。
为此,任正非呼吁华为要变得更开放,他同时希望国家也变得更开放。
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更加繁荣的中国,才会诞生更多像华为这样体现“中华可为”的企业!
对于华为逆袭的原因,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
参考资料:1、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创新哲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