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025347/d47bd70defe78145.jpg)
你想成为谁
儿子大四了,近来对于是否考研,一直在纠结。对于这样的纠结,作为父亲的我,其实是爱莫能助的,为什么?我一向自认为是个开明的父亲,能与孩子平等交流的父亲。常常自嘲地说,是"多年的父子成兄弟",所以对于学习或者将来的打算,我只能以一个多走了几里路,多吃了几斤盐的过来人,给予一些方向上的启迪,价值观上的取舍。我一向讨厌以自己的梦想强加与孩子。未来是他的,他有权为自己设计未来,并且为自己的设计负责。所以我对他说,我既赞成你考研,又不赞成你考研。
对于这一句说了等于没说的话,我问儿子,是否明白什么意思?儿子说,大概明白。我知道,他没有当我说的是一句废话,他在思考。作为父亲的天性,我不想他思考得过于辛苦。于是立刻放下"伪哲人"的架子,开始啰哩啰嗦了,对儿子,我们总是废话一火车,还唯恐太少。我说,你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成年人了,有权为自己设计未来,你要想好,自己想成为谁,今后想和谁站在一起。这两个想清楚了,才能决定你接下来干什么,没想好,那是否考研,都是伪命题,所以,我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想成为谁?想和谁站在一起?这句口水话包含了两个意思,梦想和器局。
说到梦想,我想起一句似乎是周星驰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人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是的,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人和动物的区别,只有一点点。这一点点里面,就包含了"梦想"。现在的父母很辛苦,孩子也是,学习之余,学钢琴,舞蹈,书法,围棋,跆拳道等等,说白了,就是在贮备梦想。但这个"梦想"是父母一厢情愿的灌输,还是在培植孩子关于"梦想"的内驱力呢?我认为,应该是后者。梦想,应该是孩子发自心底的珍贵萌芽,没有高低贵贱,无论是对垃圾分类有兴趣,还是立志研究昆虫,都等同于立志成为一个科学家,或者奥运冠军。我们应鼓励孩子,培植出自己的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踏实前进,为之负责。
说到"器局",我记得《论语 公冶长》中的对话:"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子贡听到孔子在夸奖子贱,想听听老师怎么评价自己,孔子说,你是一个器具,子贡问什么器具,孔子说,是一件叫做"瑚琏"的器具。"瑚琏"是什么呢?是一件用玉雕琢而成,陈放于宗庙之中的,盛放粮食等祭品的贵重礼器。也就是说,孔子评价子贡,已经卓然成器。换言之,已经成为了一个有成就的人,和其它的一些"贵重礼器"站在一起。
弘一法师说:"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先确立自己的梦想和器局,即"器识",再从文,或从艺。想好了以后要成为谁,和谁站在一起,才能确立自己的方向,以及路途的距离。莫言在他的长篇小说《檀香刑》的自序中说,写好一部长篇小说,与写好一部中短篇小说的区别,是写长篇小说的时候,先要有史诗般的,如同大江东去,奔流万里的宏篇构思。这种气象,就是长篇小说所独有的魅力。这正是应和了弘一法师这句话,先器识而后文艺。
然而,说说容易,做到很难,要想明白这些道理,难,义无反顾地向心中的梦想千里跋涉,更难。常立志者众,立长志者寡。《论语》中曾子说过一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确立好心中的梦想,就要抛弃一切于此无关杂念。专注于人生的长期目标,以此为己任,不畏惧实现梦想的征途上,山高路远。
我们手里的一部iphone手机,其实就是一个关于梦想以及追逐梦想的教材。从《乔布斯传》,我提炼出一个心得,那就是——苹果思维。既然选择了卓越,就要化不可能为可能。做产品是如此,做其他也是一样。耐住寂寞,不畏惧孤独,始终如一地为自己的梦想跋涉,才是人生于世间的价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黄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愿我的孩子们,能心生梦想,能扩展器局,能不畏艰险,能安定坚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