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土最大的民营企业共X集团宣布进入破产程序,令人唏嘘不已。共X初创于1994年,起步于建筑施工,经过三十年余年的艰苦创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涉足地产,矿业,运输、光伏、银行等诸多领域,员工超过7000人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列名湖南省百强私营企业前十名。共X一度成为衡阳的名片,当地人以能在其中工作为荣,创始人谢某作为优秀企业家代表,资产过亿,备受推崇,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短短三十余年,共X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个中原因错综复杂,应当说有机遇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受限于创始人的眼界与魄力。共X初期的迅速成长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也与创始人谢某良好的政商关系,讲感情重义气的口碑密不可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谢某的个性特点对于初创期企业的野蛮生长颇为有利,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仍然“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未能及时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其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是管理理念落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过多地迷信关系的力量,无法走出人情羁绊。进入其管理层的大多是他的故交好友,以及政府部门的退职(休)领导干部,未能像三一重工等省内民企一样及时引进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二是未能打造自己的专业优势。无序地涉足多个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既无内在联系,又无产业上的互补,更无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民企取得初步成功后的通病,创始人容易头脑发热,看到什么赚钱就想投什么,如福耀集团早期就遇到几乎一模一样的情况,好在曹德旺虚心求教,遇高人指点,毅然决然砍掉非主流项目,全心全意专攻汽车玻璃,才有了今天全球知名的“福耀”。三是贪大求洋,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其一是在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均不倶备的情况下,进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光伏产业,以至在国内无序竞争和国外反不正当竞争的双重打压下,“光伏”成了一个永远填不满的资金黑洞。其二是涉足矿业、高低压变压器、医疗器械等领域。为了迎合政府对国企改制的要求,为了面子,也为了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一度成为政府的救火队,只要政府出面给政策给优惠就大包大揽地进入一些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