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给《拖延心理学》写了一篇类似推荐序的文章文章名字。我们说,拖延可能和情绪、时间感以及基因有关。其中,时间感的这个观点是对我最为触动。
今天,这一篇,想详细聊聊,时间感是怎么影响我们的拖延行为的。
拖延其实是在逃避一些恐惧。而那些恐惧有一些会交织在拖延者跟时间的关系中。很多拖延者生活在自己的时间里,他们的时间观念通常跟「客观时间」不同步。
这怎么理解呢?
1. 一个故事
许秋是一个特别优秀的职场白领,学东西很快,待人也很好,就是有一个缺点,老爱迟到。
自己赶航班会迟到,和朋友们的约会也经常迟到,最可怕的是,居然和客户约谈工作要务,她依旧迟到。因迟到的毛病,她付出过不少代价,轻的花钱就算了,重的常常会让对方误会自己是不被重视的。
许秋心里面很委屈,她真的一点也不想迟到,可结果就总是以迟到告终。她试过很多让自己改掉迟到这个习惯的方法,比如,将自己的手表时间提前10分钟,或者让朋友监督自己等等,遗憾的是,这些方法都无法持续奏效。
很多人特别不能理解,不想迟到就不要迟到啊,这很难吗?
我们说,当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拖延的时候,方法是很难在我们的身上起作用的。
许秋的迟到,就是因为她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并不一致,而她习惯了按照自己的主观时间生活。
接下来,我们具体说说,这个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区别。
时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时间」,一种是「主观时间」。
所有人对客观时间的理解都是一致的。它用钟表和日历来衡量,比如,我们都知道每年的1月1日是元旦,航班起飞的时间是3点15分,你错过了就赶不上了。相反,我们还有一种时间,非常具有个人独特性,我们称之为「主观时间」。
我们常常以事件来描述这样的时间,比如,吃完饭,我就把这个稿子写完。收拾完行李我就去睡了。
最理想的状态是,每个人的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是一致的。
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这个项目离截止日还很远而心生松懈。然而,很多拖延者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上,往往有着很大的冲突。
许秋就是遇到了这样的困扰。客观时间6点约了朋友吃饭,许秋会习惯依据自己的主观时间来判断,完成手头的事情再赴约。
而这个手头事情需要的真正时长一旦误判,就会影响后面赴约的时间。许秋就是因为这样沉浸在自己的时间节奏里,不受控的迟到行为也就能够解释了。
为什么一个人会出现「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不吻合的情况呢?这个我们就得拉长到人的发展,从时间感的演化开始说了。
2. 时间感的演化
我们的主观时间感,是随着我们的发展阶段,逐渐演化的。我们和时间的关系,如果有很大的冲突,那么可能会和某一个发展阶段发生的事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时间感是如何随着我们的成长慢慢变化的:
婴儿时间
对于一个婴儿来说,他们的时间感只有当下,没有其他。“我饿了”就要马上解决,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会感觉到绝望,因为他们是无法感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的,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强烈恐惧。
一个成年人,如果以婴儿时间来生活,你会发现他很难忍受恐惧和焦虑。这样的情绪对于他来说,是毁灭性的。成年后,他的拖延行为就是为了帮助他逃避这种毁灭性的情绪的。
幼儿时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进入幼儿阶段,渐渐有了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感。他们开始知道,现在饿了,一会父母会把吃的送来,所以即便有焦虑感,但他们愿意忍受,因为未来是已知的。但新的挑战也随着出现了。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吃的,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父母。这个时候,与父母的关系就很重要了。如果父母常常以“你玩玩具的时间到了,马上过来!否则没有东西吃”威胁我们,我们会生气,为了逃脱这种控制,我们会开始跟父母对抗,时间在这个过程就会被当成想要控制我们的敌人。
如果成年后,我们依然以这样的时间感来生活,你会发现,尤其反感别人给自己布置任务以及设置截止日,一旦有了截止日,总是会拖延。显而易见,拖延在其中的作用,不过是为了向外界宣誓独立的主权,我的时间我来掌控,你们谁都不能控制我。
少年时间
青春期,是一个人时间感上发生剧烈转变的开始。
一方面是每天身体和思想的剧烈变化,让他们感觉生命是无限的。但同时另外一面自己却又正在遭遇着课业和人际关系的压力,迫使自己每一天都要经历选择和截止日,这让他们产生了强大的压迫感。
某种意义上,拖延,是他们想要否认时间流逝的有力武器。这样的少年时间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呢?他们会拒绝去思考未来的事情,会一再拖延为孩子储蓄教育基金,不愿意考虑自己养老问题等等。
而后,我们还将经历“懂得与他人同频”的青年时间感,“接纳时间有限性”的中年时间感。最终建立了“与自己同在”的老年时间感。
我们的主观时间就是这样随着我们的人生发展趋于成熟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它需要去建立的时间关系课题,如同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一样,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要面临的挑战,能够完成挑战便能顺利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否则,我们可能会困于当下阶段停滞不前。
3. 时间里的迷失
拖延者对时间的感知往往与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是不相符的,甚至是支离破碎的。
有人不允许自己想到未来。
试想,我们站在自己目前所处的年龄,如果你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一直活下去,或者没有想过自己可能有一天会变老,那么你就一定不会有为未来做准备的想法,更不可能做任何的事情来保障自己的未来。
老是拖着不去研究医疗养老保险,在20岁的时候,可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是它将会对50岁的你产生重大影响。当你的时间阶段和你的人生阶段不能吻合的时候,你的拖延会把自己拖到一个大麻烦里面。
有人不愿承认过去的自己。
想起过去那个总是拖延、令人讨厌的自己,就恨不得这段记忆消失。你或许想遗忘上一次的恐惧焦虑和压力,奢望每一天都是没有历史的全新开始,那么你已经放弃了一个连贯的完整的你。
难道我们的过去真的只在过去了吗?在当下,你是过去的产物。每一个当下的思考,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每个情绪都是基于过去的记忆。
书中作者在这个部分,尝试帮助我们思考我们与时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在时间中是如何体验自我的。这两个方面都和拖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终,希望我们最终能建立起一种成熟的时间感。
若这种时间感得以建立,便意味着我们拥有了一种能力——在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之间自由切换,并且既能够用外部世界又能够用内心世界评定什么是真实的自己,同时欣然接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