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思维是当事人的体验,旁观者永远与此无缘,再多分析都是无聊空谈,恰如这些文字一般,究竟起来也是无聊而已。
当我们说直觉时候,看起来说的是直觉感受,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建立在间接分析上的,而真正直觉思维还是要依靠体验,这样的结果才会相对靠谱。
犹太人寻求帮助这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二战德国排犹时期,有个犹太人父亲让两个儿子找人帮助逃走,提供了两个可以帮助者,一个是受到过自己重大资助的,另一个则是曾经关键时候资助过自己的。
换做你,在这个紧急时候你会如何选择呢?
如何选择其实有着直觉思维的影子,选择自己家曾经帮助过的那个人,是直觉认为人会“知恩图报”,“我帮过他,他就会回报帮我”。而选择帮助过自己家的那个人,则是直觉认为这是个“善良”的人,良知才是人心最稀罕的。
据说这个故事的结果,恩人出卖了求助的犹太孩子,而受恩于人的那个犹太人孩子再一次获得帮助。
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是,关键时候良好品行要比利益交换更靠谱。这个结论大概不太错,不过用作直接思维例子还需要继续讨论。
因为前面判断都是建立在间接思维基础上的,无论是故事里的孩子,还是作为观众的我们,这两个选择都不过是“道听旁说”的选择结果。事实上,真的使用直觉思维还要继续深入。那就是,无论选择哪个人帮助,要在见过本人,观察了对方反应,凭借直觉得出靠谱不靠谱的结论。
即便是羊入虎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除非之前就认识这些人,凭借直接感觉得出谁更靠谱,否则就是分析。分析未必错,上述分析就有着人性逻辑在里面,但是直觉思维就是要直接面对,去感受,去体验,才是正道。
说到底,直觉思维重在体验,真实体验而非分析才是有价值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现实问题,“谁的问题谁体验”,“谁的直觉谁负责”,换句话说,不去体验自己直接感受,而是寻求别人帮助,试图获得社会支持,再去决策决定一定不是直觉,也与直觉思维无缘。
听到一个农村老家真实故事,一个老光棍人家介绍一个带孩子女人,想撮合过日子,自己拿不准注意,就去找亲戚帮忙商量拿主意,最后分析出怕是替人家养大孩子后人财两空,于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事实上,这个人之所以犹豫不决,寻求支持,不是自己不想要这个缘分,而是希望得到支持,可是外人只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真正直觉思维是无法替代选择的。
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咨询一直强调要体验,要自己体验,要自己感受,要自己成长,如同孩子长大的道理,父母人生经验再是丰富,也无法替代孩子去体验,这也是道理都是无用的正确的废话的含义。
不是道理不对,也不是道理无效,只因为道理是过来人的总结,与未曾体验经历者无关。要是讲讲道理都可以走捷径成功,这世界还有三六九等区分吗,社会还会勃勃生机你争我赶努力向上吗。
直觉思维是当事人的体验,旁观者永远与此无缘,再多分析都是无聊空谈,恰如这些文字一般,究竟起来也是无聊而已。
(心理困惑,心理高见,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