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十年树木也不晚——读《六祖慧能传》得感

三十年树木也不晚——读《六祖慧能传》得感

作者: 张丽笳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16:25 被阅读0次

三十年树木也不晚——读《六祖慧能传》得感

                                  文/张丽笳

        六祖得五祖传禅宗衣钵后,弘忍大师叮嘱六祖:学佛之人要远离繁华城市,尽量居住在深山之中。这个道理就如建造大厦所用的栋梁,都是出自深山幽谷。因为那里远离人群,树木不会被刀斧所伤,能顺利长大,日后才可成擎天之柱,栋梁之材。同样修佛修禅之人更要栖息幽谷,远避尘嚣,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自此才能道树开花,禅林结果。

三十年树木也不晚——读《六祖慧能传》得感

        这不就是闫夫子的养的教育吗?孩子的成长更要保护好,从小尽量少让他被俗事凡情污染,一门心思养精神、养气节、养神性,养得他知美丑、对错、真伪了,辩善恶、正邪了,懂阴阳、本末了,养出了兴趣,养出了志向,养得强大如一棵参天大树了,他就会经受住世间的美誉诱惑、名利刺激、打击嘲讽,而不为所动,一门心思走自己的路,成自己的愿。

三十年树木也不晚——读《六祖慧能传》得感

        试想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被养的或虚荣攀比、或浮华躁动、或懦弱退缩、或仇恨嫉妒、或功利自私,不就如同一棵小树被砍得伤痕累累了吗?纵然长大,也是一棵歪脖树或无用的残树,枉费了孩子难得一次的人身。

        闫师说孩子30岁之前忌讳出去表现,因为肚里没东西,闫师还说,佛家的开光,就是在这尊佛像面世之前,要往佛像肚子里装各种经臧,装不满是不能面向信众的。

        孩子这尊佛,在30岁之前就如没有开光的佛像,没有什么意义,等到肚里装满了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再到江湖中搅动一番,那才会玩的得心应手,招来挥去,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成长为本,成绩为末。成长如人身,成绩如人影,人身越大,其影必大,如影随形大概也有此意!(2018.11.15)

相关文章

  • 三十年树木也不晚——读《六祖慧能传》得感

    三十年树木也不晚——读《六祖慧能传》得感 文/张丽笳 六祖得五祖传禅宗...

  • 品读六祖,感悟文化

    品读六祖,感悟文化 文/张丽笳 今日看六祖慧能传,五祖说慧能,同样是劈...

  • 禅修,蝶化的过程

    读佛即是拜佛,继《六祖慧能传》《文殊菩萨传》之后,《地藏菩萨传》是我拜读这套系列里面的第三本书。金乔觉原是...

  • 五祖传经

    五祖弘忍向六祖慧能传法的故事。 六祖慧能,俗姓卢。三岁丧父,迁居南海(岭南)。稍大点时卖柴养母...

  • 【小小禅味:在7-11遇见佛】

    开始接触禅宗大约是国一左右,刚时上演一部“六祖慧能传”的电影。看了后便请了一本白话版的“六祖坛经“来读。虽然白诒本...

  • 随笔摘抄——感无不通

    一切福田, 不离方寸, 从心而觅, 感无不通。 ——六祖慧能

  • 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

    在《六祖慧能传》中,五祖问慧能做那些粗活苦不苦,慧能答道:弟子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苦。 没有外在的工...

  • 怎么快乐地解决问题?——情绪

    我的观点是以心役物,而不是以物役心。这句话的出处是这样的:《六祖慧能传》中,五祖问慧能做那些粗活苦不苦,慧能答道:...

  • 佛法学思修: 觉照观思本心

    《六祖坛经》中,五祖对六祖慧能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故而学佛也需要识本心自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学佛的人应该读《...

  • 话说《六祖坛经》之十五

    为了纪念六祖的功德,台湾在1987年拍摄了一部电影《六祖慧能传》,比较如实的还原了六祖的生平,就是口音有点台湾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年树木也不晚——读《六祖慧能传》得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hr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