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书育人
100个哲学术语,让你轻松变为哲学达人!(非本人原创)

100个哲学术语,让你轻松变为哲学达人!(非本人原创)

作者: 布才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4-11 10:37 被阅读0次

    1,辩证法

    被黑格尔创造出的哲学方法,后来又被马克思等众多哲学家所运用、发挥。在辩证法中,矛盾之间互相对抗又统一,最后达到真理。辩证法的说法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

    2,白板

    洛克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洛克认为心灵像一块白板,人在刚出生时心灵是“空白的”,我们所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必须通过日常经验或感官认识“印上去”,之后才慢慢形成知识,产生思想,进而影响行为。

    3,超人

    尼采提出的一个概念,尼采认为,在未来有一种人将取代我们普通人,这种人卓越、勇敢、富有超能力,他能超越自我和本我,进入超我,未来的世界要考超人组建。

    4,超验的

    字面意思是独立存在的。在哲学尤其是宗教哲学中,上帝被认为是超验的,超自然的,是一种经过人的思维意识异化或抽象出来的一个独立概念。祂超出人的经验领域,可以做到独立自存,不会随着时间或世俗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5,单子

    莱布尼茨发明的名词,指一切不变事物的最终组成部分的非物质实体,除上帝以外,其他一切事物都有单子(原子、分子)构成。

    6,狄奥尼索斯式的

    艺术、精力和意志中的非理性原则,尼采把它看做酒神精神,有了它人类就有更强的艺术创造力。

    7,公意

    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民族集体的愿望和决定。

    8,本体论

    对存在本身的研究:“什么是最真实的?”“一个事物存在意味着什么?”本体论往往和事物的存在以及为何如此存在有关。

    9,不可知论

    认为世界是神秘的,用人类的肉眼和能力是无法彻底认识的,宇宙中的万物很神秘,其本质我们无法真正知晓。

    10,目的论

    认为一切现象都有一种目的、结果或目标。其中著名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此理论认为宇宙本身——它所包含的万事万物——是按照目的活动的,它们都可以根据各自的目标来解释。

    11,决定论

    宇宙中的任何事件都依赖于其原因事件。人的一切行动和决定,甚至是那些通常被看作“自由的”、“不确定的”事件也完全依赖于产生它们的早先的事件,这些都是因果关系所事先决定好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12,认识论

    对人类知识的本性、起源和正当性的研究,还有对人类认识方法的分析。

    13, 怀疑论

    怀疑论是一种古希腊哲学理念,持此观点者认为一切都可以被怀疑,如果不经过怀疑或质疑就接受外界的言论或思想是对自己智力的不负责任。

    14,多神论

    信仰许多个神,且这许多个神可以和谐共处。

    15,泛神论

    信仰万物皆神,皆有灵性,斯宾诺莎就是一个泛神论者。印度教的教义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泛神论。

    16,唯理论

    相信理性特别是直观能够认识独立于经验的实在。在纯哲学领域,通常是指笛卡儿、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这三位伟大的欧洲唯理哲学家。

    17,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是由物质且只有物质构成,觉得心灵也是一种物质,不存在脱离物质的精神。

    18,唯心主义

    一种形而上学看法,认为只有心灵及其观念才是存在的,是心灵决定着物质和外界。

    19,心—身问题

    精神事件(疼痛、思想、感觉)是怎样与身体——特别是大脑——相关的,两者是如何作用,并互相影响的。

    20,一神论

    只信仰一个神,比如基督教或佛教。

    21,伦理学

    对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的研究,包括由一般性的道德、原理、道德的概念、道德的基础所组成的一个体系。有时也专指对道德原理的研究。

    22,道德哲学

    对正确和错误的行动、道德价值和原则的研究,对人所存有的德性的分析、观察。

    23,美学

    讨论美,特别是艺术作品中出现的美,以及对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所作的判断。现在已经演变为了哲学的一个分支。

    24,世界观

    一种看待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即你对世界怎么看,采用什么视角和思维去理解。

    25,逻各斯

    源于希腊拉丁语。指言语、理性、逻辑,尤其是隐藏于实在背后的赋予世界以秩序的“逻辑”。现在的数学经常用。

    26,灵魂

    对个人的存在来说最本质的东西;中国人理解为一种“气”。在基督教中指人脱离死亡的那部分。一般讲,指深藏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基本的东西。

    27,本我

    使一个人成为那个特殊的、区别于他人的人的特征。

    28,乌托邦

    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或蓝图想象,通常指对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理想社会未予太多指引。现在往往被理解为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29,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是去实现个人的潜能的自由,通过遵守规则、接受良好的教育、从经验中学习等来实现的;消极自由是指从束缚中摆脱出来的自由,比如不再坐牢或不再被威胁坐牢,或者不再被禁止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两种自由是同一种考虑的两个对立面;每一个摆脱束缚的例子同时也是去做某件事的自由,反之亦然。

    30,社会契约

    全社会所有成员之间达成的心照不宣的或明确的共识或一种不言自明的约定。在社会中,每一个公民让度出某些权利和特权,以此来获得社会的保护和共同的利益。比如共同决定组建国家,实现人民的意志,保障公民的权利。

    31,实践理性

    理性在实践问题特别是道德问题中的运用,其解决的途径是看你的行动,而不是你的说辞或理论。

    32,实体

    一种或多种事物的本质实在,它隐藏在各种属性和属性变化的背后。最常见的定义是:“能够独立自存的东西”,“一个不变也不可能变的事物的本质”。在传统形而上学中,实体等同于“最终的实在”。道家所讲的“道”即被认为是一个实体,万物都要遵从于它。

    33,实在

    实际存在的东西,与仅仅看上去存在的东西、也许曾经存在的东西或不存在的东西相对。最真实最本真的事物才有实在的属性。

    34,天赋观念

    我们与生俱来的观念,天生就有的一种机能,也许包括以某些被“固化”在我们心灵之中的方式来思考的倾向。

    35,先验的

    现在普遍被理解为“在经验之前的”,或者更准确地说,独立于全部经验的;先验知识是必然的,因为不可能想像出一个反驳它的例子,而且对它的怀疑也是不可理解的。对于先验的知识,人们不需要后天的经验就能获取。

    36,现象与实在

    关于事物看上去的样子和实际是什么之间的传统区分。一般会如此问:我们怎样才能确信我们所知道或看到的现象就是对实在的准确呈现?

    37,形而上学

    简单说,就是对最基本的(或“第一性”)原理的研究。传统哲学认为,它研究的是终极实在或所谓的“本质存在”。通俗讲,任何一种抽象的或晦涩的思考都可以叫形而上学。如今的大多数哲学家会把形而上学定义为对科学和人类生活的那些最一般概念的研究,例如实在、存在、自由、上帝、灵魂、行动、心灵、道德。

    38,意识形态

    一个价值和观念的体系,人们就是在这个体系中理解和评价行为和事件的。意识形态在宗教和政治中都有应用。

    39,正义

    对社会中公平的回报、处罚、利益和责任的管理。

    40,自由意志

    一般理解为一个人有能力决定那些先前的条件不能决定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自由意志去做自己想做或意念中趋向你去做的事情。西方学者认为,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就是由于自由意志。

    41,涅槃

    佛教术语,指宁静安详、不生不灭的理想状态。

    42,全能的

    无所不能的,通常用来形容上帝。

    43,全知的

    无所不知的,通常用来形容上帝。

    44,菩萨

    佛教用语。指致力于让他人觉悟的已经觉悟者。

    45,悖论

    基于表面上看没有问题的论证而得出的自相矛盾的或似乎荒谬的结论。

    46,必然真理

    根据物理定律必然性不允许想像中的反例出现。因此,二加二得四是必然真理,我们不但对此确信不移,而且发现我们没有能力怀疑它,无论我们的想像力有多么丰富,我们都找不到反对它或证明它错误的实例。

    47,阐释

    一种理解或说明事物的方式,从某种眼光出发去看事实。

    48,非理性

    与理性规则相违背,与感性相对。持此观点者认为只有理性的(即会思考、会计划、会计算的)生灵才可能是非理性的。

    49,非物质

    形而上学中的一个词语,认为非物质实体存在于我们的宇宙空间。有些学者认为其实就是唯心论的另一个版本。

    50,概念

    关于某种对象或事物状态的观念,通常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来表达,也被理解为一个词语的含义。

    51, 归谬法

    一种论证形式,通过表明一则陈述会导致荒谬的结果来反驳它。

    52,归纳推理

    从足够数量的特殊观察样本(“这只天鹅是白的,那只大鹅是白的,还有那一只,那一只……”)中推导出一般结论(比如“所有天鹅都是白的”)的过程。通常与演绎相对立。

    53,假说

    需要通过诉诸经验和事实来确证或反驳、推翻,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查明的陈述。如果不能推翻假说,则假说一直正确。法官断案时,也是先假设嫌疑人不是罪犯,而只是嫌疑人,最后通过一系列证据证明他是罪犯。

    54,经验真理

    因事实为真而且可以通过经验获得的陈述。

    55,客观真理

    独立于个人的观点而为真,而且可以向任何人证明为真,是客观存在着的。

    56,理性

    抽象地思考、形成论证以及进行推理的能力。有时理性指的是人心灵的一种“能力”(18世纪心理学的一个残余物)。而在形而上学中,这个词有一个很有争议的含义,即人仅仅通过思想超越经验去确定实在是什么样子的能力。那时并没有把它与感性相对立。

    57,理性真理

    信念的证明需要通过诉诸理性和直观,或者由基于直观的前提演绎出来。算术和几何是这种真理的典型例证。1+1=2、等腰三角形的两对角相等,这些就是一种理性真理。

    58,矛盾

    两个陈述既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也不可能都是错误的。例如,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说“天在下雨”和“天没下雨”。

    59,偶然性

    不是必然的,本可能是其他的样子。如果我们可以想像一个东西是另外一种样子,那么它就是偶然的。

    60,普遍因果性原理

    相信每一个事件都有它的原因,一个事件的因,会牵动或影响另一个事件的果。在科学界,为了消灭奇迹和神的干涉的可能性,“事件的充分的自然原因”通常会作为普遍因果性原理的补充。

    61,前提

    一条从论证一开始就被接受的陈述,它本身并没有被论证。“我思”是“我思故我在”这一论证的前提。

    62,批判性思维

    认真地思考,带有内省和甄别的去思维。它并不必然意味着攻击别人的观点,或者一刀切地打倒别人的观点。

    63,确定的(certain)

    无可置疑的。哲学意义上的“确定性”并不只是普通的心理学上意义上的“确信”。一个人可以确信某种东西,但他仍然可能是错误的或愚蠢的。哲学上的“确定”指一种东西只有在被证明是毫无疑问的、不会有任何怀疑的理由被提出来时,才能是“确定的”。

    64,三段论

    演绎推理的一种。最著名的例子是那些具有如下形式的论证:

    所有的A都是B。(大前提)C是B。(小前提)因此,A是C。(结论)

    65,直观

    直接的、没有中介的意识。正如这个词通常的用法所显示的那样(比如当人们谈及女性的直觉时),它暗含了某种神秘的理解方式。然而,作为一个哲学术语,“直观”并不必然具有这种涵义。康德把人的感观知觉描述为一种直观形式。

    66,主观真理

    一种在相信它的人看来也许为真,但对其他人也许并不为真的观念。在克尔凯郭尔那里,主观真理是一种激情式地笃信的观念,但从客观上讲,它既不真也不假。因为你无法真正进入他人的主观真理。

    67,自明的

    明显的,无需论证就可以接受的,不用解释就能明白的。《独立宣言》中开头就宣称:某些真理是“自明的”。

    68,自我认同(或自我同一性)

    你描述自己特征的方式,无论是一般描述(比如一个人、一个男人或女人、一个上帝面前的造物或许多动物中的一员),还是具体描述(比如跑的最快的人、每门功课都得C的一个学生、班上穿得最差的人)。一个人的自我认同不仅仅是对一个“物”的认同,还是关于“我是谁”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我是什么”的问题。

    69,自我中心主义的困境

    这个问题的重心也是困境在于:我们只能直接了解我们自己的心灵,我们也许永远也不可能认识别的东西或别的人。

    70,生成的世界,

    柏拉图提出的哲学术语,指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由感官把握的对象的变化的世界。

    71,帕斯卡的赌注,

    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提出的一个建议——信仰上帝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如果他存在而你信仰他,那么你将永远得到回报;然而如果他存在,你不信仰他,那么你将永远受到惩罚。

    72,精神

    黑格尔哲学中的概念,指包含了整个宇宙和所有人的无所不包的观念。黑格尔认为人的精神是一种绝对存在。在现实理解中,也可以指人的灵魂,中国人理解为一种精气神。

    73,事实性

    萨特用这个词来指称对一个人在任何时刻都为真的事实总体。

    74,绝对自由

    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一般理解为一个人无论受到环境的什么限制,总是可以自由选择。但这世上至今无人做到绝对自由,不受任何限制。除了上帝。

    75,普遍性,

    毫无例外地适用于每一个人的能力。康德和其他不少哲学家认为,这是道德原则的本质特征。

    76,思想着的自我

    笛卡儿哲学中真正的自我,这个自我通过在思想活动中把捉自己,从而发现它自身的存在。

    77,休谟的叉子

    大卫·休谟的一种论证,即每一个得到辩护的真陈述要么是一个“理性真理”,要么是一个“事实”。

    78,西西弗斯

    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众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让他推着石头上山,刚到山顶,石头又重新滚落,于是西西弗斯就不得不永远重复这一过程。阿尔贝·加缪以此为模型,说明人的生活总体上的荒谬性,如同西西弗斯神话。

    79,方法论

    哲学中用来验证事物或阐释事物的一种方法的理论。

    80,本原

    根本,事物的最重要部分 。 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 指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 。

    81,波浪式前进

    波浪式前进即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

    82,共相

    共相。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术语。意即普遍、一般。关于共相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分为唯名论与实在论两个对立的派别。

    83,感觉复合

    马勒伯朗士认为人的经验的单位,不是孤立的感觉而是复合感觉,是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感觉的结合。马勒伯朗士称为“复合感觉”,又叫做“自然判断”。意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判断。

    84,格物致知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85,合理利己主义

    被理解为一种从个人利益出发,企图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伦理学说。合理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论武器,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86,浩然之气

    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7,机械论

    一种在近代科学发展中有着高度影响的自然哲学,认为自然完全类似于一台机器——甚至基本上就是一部像齿轮或滑轮一样的装置。很多现代哲学家认为这种理论过于简单化和机械化。

    88,结构主义

    二十世纪最常用的一个哲学术语,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可被看作是一种具有许多不同变化的概括研究方法。广泛来说,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结构)被表达出来。

    89,经院哲学

    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是天主教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

    90,拟人观

    反映了以“人”造神的历史时期。在荷马时代的古希腊人之前就已存在以“人类”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拟人观则是这种人本主义的主要表征,但学者认为,拟人观与《格萨尔》以“人类”为本的人本主义在性质与发展阶段上却有极大的差异性。

    91,朴素唯物主义

    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一般指古代的唯物主义。如中国古代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或气(阴阳、元气、精气),古希腊用原子、水、火,古印度用“四大”(地、水、火、风)等物质形态来说明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92,强力意志

    由叔本华提出,认为人生应该是一种强者哲学,人活着应该把“生活意志”提升到“生命意志”,从而使人在对自身生命的超越中获得强大的力量。

    93,人本主义

    通常是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现代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源于此。

    94,主体性

    近代以来人类文化的基础性思想,既导致了人类的进步,也导致了不少恶果。主体性有其限度,人类不可滥用主体性,因为仅在人的有限的认识领域内,人才是主体,自然才是客体。但如果相对宇宙,人不是主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95,主观能动性

    亦称“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96,因果律

    指所有事物之间最重要、最直接(也可以是间接)的关系。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意。

    97,虚无主义

    作为哲学术语,为怀疑主义的极致形式。认为世界、生命(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是没有客观意义、目的以及可以理解的真相的。代表人物有萨特、加缪、贝克特。

    98,物自身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又译“物自体”或“自在之物”。指认识之外的,又绝对不可认识的存在之物。它是现象的基础,人们承认可以认识现象,必然要承认作为现象的基础的物自体的存在。

    99,同一性

    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倾向。 同一性是指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能够共同存在,具有同样的性质。

    100,思辨

    哲学术语中最经常用的一个。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是一种思考方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0个哲学术语,让你轻松变为哲学达人!(非本人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ne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