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宅家无事,净琢磨吃了,如果再封几天,都快成厨师了。
昨天中午展示了一下厨艺,凉拌了一个心里美萝卜丝,婆婆家小园子种的萝卜,加上香醋、白糖一拌,酸甜脆爽,和先生两个人足足吃了一盘子。
晚上又做了萝卜丝粉丝羊肉丸子汤,先生开玩笑说,你这是掉萝卜堆里了呀?我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养生,你懂不?先生说,也是哈,咱们老祖宗还真会养生,这还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可不是嘛!“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里面真真的包含着古人的大智慧。
《黄帝内经》中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么为什么要冬吃萝卜夏吃姜呢?它们养生的原理是什么呢?
《伤寒论》讲:“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
也就是说5月(这里指农历)的时候温度开始升高,会导致人们在出汗的时候,身体的阳气、热量出现了向外扩散的情况,这时候的阳气是在体表的,阳气在散发、扩散的时候,出现了体内阳气不足,胃肠就不适应了,会导致脾胃虚寒、脏腑出现寒意等,需要补充阳气。
其实这个现象在自然界也是村在的,比如夏季越热,深井里的水越凉,也就是说地表温度越高,阳气越散发,地下的温度就越低。还有就是夏季天气越热,溶洞、山洞里的温度越低,而冬天温度反而高,也是同样的道理。
阳气对人们的健康极为重要。养阳养阳,养生日常。阳者,到底是何面目也?阳气就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百分之八十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只要能从“阳气”两字下手,那么大部分的现代病就不会困扰人们,一切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温床。
生姜,味辛性温,无毒辛归五脏,去痰下气。所以吃姜能够借助于姜的辛热,达到比较好的助阳、升阳的目的,不断的温暖脾胃,改善肠道健康,使得身体更加健康。这就是夏季吃姜的道理。
同样的道理,到了冬天,外面是寒冷的,自然界的阳气是从地表下降到地面以下,地表温度降低,而地下的温度相对低。
人体也是有类似的现象,到了冬天体表比较凉,但是阳气是藏在体内的,所以体内容易出现燥热、上火的现象,萝ト属于甘寒性质,这个时候适当吃一些萝卜可以清凉顺气,能够很好调理脏腑的功能,避免由于体内的阳气过盛而出现上火,所以这就是冬吃萝卜的道理
其实,这是都是与中医医理极其合拍的养生经验。
这也与一些古文献里记载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毫不逊色于我们现代人的高科技,他们能够把自然界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的透彻,并能够用这些规律来指导农耕,来养生,中华民族不愧为一个智慧的民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