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面这张图大家很熟悉吧?几乎每天在用,我们今天就谈一下这张图的来龙去脉。这张图的英文名叫Pareto Chart,翻译成汉语有两种译法,分别是帕累托图和柏拉图。我本人比较倾向于帕累托图这个名字,因为翻译成柏拉图容易让人想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我记得很多年前我刚接触这张图的时候,它就叫柏拉图,使我一下子联想到了这位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以为这张图和他有什么关系,或者是由他发明的。事实上,这张图和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没有一毛钱关系,那么和谁有关系呢?
19世纪末,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对意大利,法国,瑞士,英国,俄罗斯和普鲁士的人口财富分布进行了研究。他注意到所有国家都有类似的现象:80%的财富由20%的人口持有;在土地所有权方面,观察到80%的土地是由20%富有的公民拥有。但是,很遗憾,帕累托也没有发明这张图。
直到1940年代,质量大师约瑟夫.朱兰阅读了帕累托的经济著作,注意到了帕累托的这个发现,深受启发,并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经济学,而且适用于工业生产、自然界、社会学等方面的普遍规律,从而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帕累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并于1951年出版的《朱兰质量控制手册》(第一版)首次提出了帕累托图,并明确提出了“帕累托定律”或“ 80/20规则”。这一下尘埃落定,这张图是朱兰博士发明的,但是是以帕累托命名的。日本的著名质量管理大师狩野纪昭曾经建议把帕累托原则命名为“朱兰原则”, 但遭到了朱兰的拒绝。
作为质量大师的朱兰博士当然首先把帕累托原则到质量管理领域,因为质量缺陷频率累积的分布曲线确实和帕累托揭示的收入分配曲线太相似了,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质量管理上的“关键的少数(VItal Fewer)和有用的多数(Useful Many)”概念,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几乎贯穿朱兰博士整个质量理念地始终。“关键的少数”指的是那些贡献了大部分的少数人或因素。“有用的多数“指的是那些贡献较少,但公司整体的运营指标得以维持和受控的那部分。朱兰并不像其他人认为的那样,把二者割裂开来。朱兰认为重要少数是领先和指标的主要贡献者,而有用多数则是员工参与及工作质量的主要贡献因素,两者都必不可少的。
其实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符合帕累托原则的事情,比如:
公司内关键员工占大约20%。
部门内资深员工只能占20%左右最合理的,太多了或太少了都不好。
谢宁实验设计(DOE)的RED X, PINK X总是存在的,即贡献大部分变差的是少数变量。
20%的客户占销售额的80%
20%的产品占销售收入的80%
20%的客户占80%的索赔
20%的项目贡献了80%的开发成果。
今天就介绍这么多,希望大家对帕累托图的历史有个比较清晰的理解。
2021 - 1 - 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