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1682 字,阅读时间 5 分钟)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一向以拍家庭题材著称,他总是能在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细微处,表达自己深刻的思考。这部《小偷家族》也不例外。
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一隅,一间简陋的屋舍,一家五口人平淡而安静的生活,他们看似祖孙三代,其实毫无血缘关系。“女儿”信代是洗衣厂的工人,之前做过性工作者,且无法生育;貌似她老公的男人阿治是个建筑工人,也是她曾经的老主顾,他俩曾经共同杀了女方的前夫。在风俗店上班的“小孙女”亚纪,来自一个殷实的中产家庭,却不堪忍受原生家庭的漠视与偏袒而出走,来到这个家里。小男孩——祥太,聪明伶俐,是被曾经是个被遗弃的儿童,家里最年长的老太太初枝,年轻时因为小三上位而被丈夫抛弃,孤独凄苦半生,后来被信代和阿治收留,而她的养老金,是这个家庭最稳定的收入来源。
每个人都有刻骨铭心的创痛,每个人都有不愿提起的过往,他们凑在一起,彼此温暖,彼此牵挂,彼此需要,有温情,有争吵,有猜忌。而这些,正是他们生命中所缺失和渴望的平凡生活。
他们生活窘迫,阿治经常会带着祥太做些偷窃的事情,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够教给孩子的,从方便面、小零食、洗发精、鱼竿到衣服。缺什么就去超市拿,祥太被教育,超市里的东西在没卖出去之前,并不属于某个人,所以可以拿,不叫偷。就像他相信,只有不能自己在家学习的人才会去上学一样。
看到经常被父母家暴,无人关心的小女孩,独自在家忍饥挨饿的时候,他们会把仅有的可乐饼分给她,带他回到本就拥挤不堪的小屋暂住,而小姑娘不愿意回到原生家庭去,这些人心一软,冒着诱拐的罪名和暴露身份的极大风险把她留了下来。
如果,这部电影止步于展现底层社会的乐观豁达,以满足围观者的优越感和窥视欲,捎带赚点廉价的眼泪,感叹一下世界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些肤浅烂俗的梗儿,那就完全低估了是枝裕和。
导演想通过这部电影探讨的是家庭的形式和意义,在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一定是幸福的吗?家人本该是最相互了解的,家人本该是无话不谈的。可事实总是这样吗?暴力、欺骗、冷漠,不会因为亲情而禁绝。相反,陌生人之间是否可以通过彼此需要,彼此谅解,酝酿出真切的亲情呢?
这些都是电影试图探讨的,但是并没有给出答案。
进一步的思辨还来自于对法律和社会的质疑。究竟什么是合法的?虐待、漠视自己的亲生骨肉无人过问,按照孩子的意愿将孩子带离原生家庭就是诱拐。在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博弈下,法律的荒谬和社会的无力感显露无疑。
在电影的最后半小时,祥太被抓之后,这一家隐藏在市井之中的另类家庭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如同从一个世界走进另一世界,之前的合理变得荒谬,之前的荒谬变得无比合理。老太太究竟是得到了陪伴还是遗弃,小女孩究竟是被解救还是被诱拐,每一个观众经过一个多小时构建起的同情和认同,瞬间崩塌了。那种残酷、冷漠、道貌岸然,让人细思极恐,又司空见惯。虐待孩子的父母可以在记者面前伪装丢失孩子之后的心急如焚,平时对孩子的细致关爱。警察可以理直气壮地拿着各种法律条文来质问嫌疑犯……他们已经被强行带入了新的世界,原先生活的世界已经被击得粉碎。
http://www.dygang.net/ys/20190214/42190.ht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