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的体重一直处于130左右,体重最重的时候可能快到140多斤了,虽然二十多岁,身高一米六,正值青春的最好年纪,但是看着像四十多岁,那个时候我很自卑,后来不敢称体重了,感觉我对自己的饮食和体重总是处于纠结和失控的感觉。
我进入了节食和暴食的怪圈,我很痛苦,我喜欢食物,可是又害怕食物,我不知道如何与食物和解,所以一直在情绪性进食,就算不饿可还是馋,想吃,内心其实很痛苦很拧巴。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尝试与食物和解,与自己的身体和解,学习了很多关于食物的性质以及饮食心理学的知识,通过学习,我开始接纳自己,改变自己,一边学一边思考一边实践,果实实践出真知,通过我不懈地亲身实践,我变成了我心目中喜欢的样子。
现在我的食欲很稳定,体重很稳定,一直103斤左右,整个人的状态看起来也很好,心理状态很自信,也于食物达成了和解,从内心深处接纳了自己,这一刻,我知道,我通过自我疗愈,爱上了自己,与食物和解的同时也与自己和解了,我深刻地意识到食物和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与食物和解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心得,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不再情绪性进食,从而与食物和解,与自己和解:如果你能够不再情绪化进食,你的身体、身材自然会保持正常。所以你的蝴蝶袖、游泳圈、大胖腿、脸上的痘痘,这背后也许都对应着某种情绪,而这些情绪又跟某些食物相对应。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你是在情绪化进食,那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半了。将潜意识意识化,意识即疗愈。
这种潜意识的东西也就慢慢地贯穿到了日后的生活当中,当有不安全的因子介入时,身体会不自觉地激发这个潜意识。另外,科学表明,那些童年时代情感需求得不到充足重视和关注的人,日后会更容易出现情绪性进食。这是因为在这部分人心里,始终存有着不被鼓励的情绪,当无法表达和纾解时,他们手足无措,只能通过这种单向度的不需要沟通的方式来处理情绪上的波动▪️当那些不好的情绪悄然而至时,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或许是个好方法,做做深呼吸,问问自己对于当下的看法和预期是怎样的。▪️然后可以想想有没有什么替代性的活动可以代替进食,比如做运动,科学研究表明运动能有效释放出压力。▪️如果实在克制不了,那么就吃吧。就吃你最想吃的东西,保证是确实能让你感到开心的,并且在不损害身体健康的前提下。
这本书让我对暴饮暴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们渴望吃东西其实是一种信号,表明我们正被生活中的某些东西困扰着。可能是什么事让你当下感到很害怕、愤怒、紧张或是羞愧,所以我们就很想用吃东西地方去发泄我们的情绪。
因为吃东西是每个人最容易也最快让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的方法。所以当你每次想到要暴食的时候,你就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现在在为什么事烦恼。找到那个让我们情绪变得不平静的事情,面对它,然后去解决它,让情绪归于平静。这样自然就不会再想着用吃东西去缓解情绪了。
体重和饮食问题不一定代表你需要在意志力和食欲之间进行持续的斗争:不要每天都关注你的体重是否减轻,相反,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保持内心的平静上。
当走出黑暗的冬季洞穴,进入白昼时,你就会体验到春天的真实状态,它充满了创造力、成就感和能量!
食欲稳定,与食物和解,时刻关照自己的内心,保持内在平静,觉知自己的状态,那你就可以与情绪性进食说再见了!
愿每个人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安住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