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立下四点起床和日更千字目标的第五天,本身想以一周、半个月、一个月为时间节点,复盘自己的落实情况。
但,为了接下来两天不再出现意外,我不得不提前分析自己的问题。
日更遇到的问题简单说就是6个字——不知道写什么。
第一天,我分析了自己的目标,第二天,我读了一本书,写了书评,而接下来两天,我虚虚的划了个水(今天说到底,也算是一种划水吧)。
写作上,有一个“输出倒逼输入”的说法,意思是,通过找到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或者问题,通过反复思考,找出解决方法, 有针对性地阅读大量资料,获取、整合信息,提炼自己的观点,从而完成一篇文章。
这样做的好处是,问题导向,写作不再浮于表面,而是能帮助自己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这种写作方式,也锻炼了思考、搜索和阅读分析的能力,可以说比盲目的大量阅读后,再下笔要高效的多。
而实际操作的结果如何呢?
很不幸的,在日更这个大团体里,虽然我们都是从第一天的起跑线出发,但我比同跑者们要瘦弱很多——我甚至无法想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空空的脑袋里,冒出头的都是些飘絮一样没有重量实质的碎屑。
我感到一些基础性的输入的重要性,为了尽快调整状态,我想我不得不进行大量阅读,填充一下大脑里干涸的空白区。
第二个问题,关于四点起床。
我只坚持了两天,最近三天,我完全败北了,当初口号喊得有多响亮,那么现在巴掌也拍的有多大声。
我强忍着不去钻牛角尖(有一类人,会喜欢不断揭自己的伤疤懊恼,我的一位年长的朋友称这是“钻牛角尖”),试图找到问题的原因。
这倒不是一个难解的题,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睡眠不足!
头两天,我严格按照10点睡觉的铁律,即便睡不着也会闭目养神,调整状态,第二天四点自然而然就醒了,精神饱满。
到第三天,我就开始作妖了。7点下班到家,3个小时的夜间生活对我而言完全不够,我的拖延症一发不可收拾,磨磨蹭蹭又像以前一样,拖到了夜里一两点才睡,结果,四点的闹钟响起时,我整个人都是崩溃的。
我原本自信满满,相信自己可以晚睡早起,但被连续打脸三天后,我不敢这么轻易下定论了。
试过早起后,才发现一天的时间真的很紧张。
那么第一二天就很顺利吗?非但不是,还暴露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晨间的利用率问题。时间几乎是嗖嗖的就过去了,经常是我感觉自己才学了一会儿网络课程,时针已经过了9。
其次,就是原来自己有那么多该做的事一直被拖着。为了让早起能产生正面的效益,恰当的安排工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我罗列了读书、写作、课程、课后的分析报告四大项,结果发现,不但自己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一旦有一天没有早起,所有任务都会叠加,第一周,我就被疯狂积累的任务山给压垮了。
最后,还是老问题,惰性。
惰性就是我右肩上的恶魔,它一细语,我就拜倒,我完全不是它的对手,我任由自己过度的饮食,过度的娱乐,过度的熬夜,无法控制的把自己置于一种极其糟糕的生活状态,笼罩了一时的光芒很快也就被吞噬了回去。
我想,克服惰性,大概比以上的一切都要重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