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扫墓习俗

扫墓习俗

作者: L三叶草 | 来源:发表于2020-10-14 20:34 被阅读0次

今年的中秋佳节刚好是十月一日,和国庆长假无逢连接在一起,8天长假。自从2016年结婚这些年来,中秋每年都随着先生一起回婆婆家过节。今年也不例外,和先生都上班到30日,1日凌晨5点钟,闹钟一响,都起床了。收拾东西打包、吃早餐、关门窗等,整装待发时已到了6点。

先生状态蛮好的,一路上心情都不错。他们家兄弟姐妹多,大家为了生计都各自奔波,一年到头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最齐就是国庆中秋两节了。像今年双节连到一起的,假期又长,基本上都回来。难得的一次大团聚。

3岁多的儿女也是叽叽呱呱的,很是开心。

每年的中秋佳节,婆婆家这边都是很热闹的。除了中秋团圆的意义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秋扫墓祭祖。

我第一次听说中秋扫墓(用老家的话讲拜山),觉得很奇怪特别。传统节日扫墓一般都是清明或者重阳,广西壮族也有部分地区是三月三扫墓。中秋扫墓估计也只有公公家他们那里了。

先生老家和我是同个县,不同镇,相隔有100多公里。我们家靠近县城附近,他们家在山区里面。从小到大一直都没听说过有这个扫墓习俗。

后来听公公讲,很早以前,家里也是清明扫墓的。因为清明时节是雨水季节,祖先们都是下藏在半山腰上,甚至是藏在石壁上。下雨多山路滑难走,没办法爬山上去扫墓,是对祖的大不敬。经过多次村委会讨论商定投票通过:决定在秋高气爽的中秋扫墓最理想。活着的人嘛团聚,祖先们也要团聚,两全其美。于是就一直传了下来。

中秋佳节是大团圆的日子,整个村子同姓同族普的村民们都聚拢在可容纳上千人的祠堂,一起吃晚餐,赏月、吃月饼、柚子。聚餐有专业的厨师团队,炒菜能手、煮饭、烧水、登记村民捐赠的款项物资。婶婶伯娘妇们们洗菜、收拾碗筷。听先生讲,自他记事起,每年都是这样,聚餐从最初的几桌人,到现在近30桌了。菜式一共有11道,扣肉、烧鹅、白切鸡、蒸排骨、鱼、炒时令疏菜等,每年的菜式都有些不同,但是主菜扣肉、鸡是铁定少不了的。村里添丁生儿子的就捐大腌鸡,生千金闺女的就送上烧酒、饮料。吃不完的菜村民们都打包回去。

大团圆后,8月16日就开始扫墓,扫各自小家庭的。先生的爷爷和奶奶都过逝好些年了,我都没见过。婆婆早早的起来做好了早饭,准备好扫墓的东西,按昨晚规划好的路线,两车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除了婆婆和还没起床的一个小侄仔阿宝没去,小叔和堂叔家的孩子以及我的女儿小不点,一共6个小朋友都一起去扫墓。四座墓计划一天内扫完。

出发的第一座墓是先生的奶奶,车开20来分钟在公路边停下来。公公指着公路右侧前方的土坡上那块大大的石岩说道:“婆太的家就在那大石下了。”孩子们一窝蜂的就往那山坡奔走去了。看着不算远,以为最多半个小时肯定能到。但是实际走起来,我们到达石壁下面时耗费将近一个钟。路是不算远,只要是太陡峭了。女儿走了三份之一的路就不愿意走了,要抱抱。和她小婶婶轮流抱着她爬山,休息了好几趟才气喘虚虚的爬上来。(先生和他的兄弟男同胞们都扛锄头、挑东西,分不出身来帮忙抱娃)。孩子们哥哥姐姐年岁大些,最大的哥哥上初二,最小的哥哥也有6岁,都挺争气的,全都自己爬上去了。

我平时经常锻练都累得不行,更别说小婶了。她今年胖了有10多斤,听她讲今年特别忙,几乎天天加班,每天工厂、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一周一天的休息日,都用来补觉了,极少锻练。好不容易爬到石壁上来,人一下子就倒在石壁边上的一堆草丛里,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将近20分钟才缓过劲来。

站在半山腰的石壁往下看,哇!有山有水,空气超好,不得不说奶奶的这座墓风水不错,景色怡人啊!

家乡的山水

大家齐心协力,一个来钟就把墓周边的杂草清除干净,还在最陡峭的那段山腰开了一条大概一米宽的山路,用锄头锄成一梯梯的台阶,再上下山时就好走多没有那么费劲了。

一切就绪,开始烧香祭拜。每个子孙后代都和婆太讲讲话聊下天,汇报下个人的近况,烧纸钱,撒烧酒,最后放炮。做完一系列的祭拜事宜后,半个时间又过去了。于是收拾好东西准备下山。下山的路程快了将近一半,最陡的那段路,拉着女儿手她都可以自己走了,在稍微平坦些的路上追赶着哥哥姐姐们,大家不一会就回到了车上。继续往下一座墓出发。

第二座墓是公公的小叔子,我们晚辈称呼为小叔公。在相邻镇上一条村公路边的半山腰上,也是藏在石壁下面。抬头看着90度的石壁,我都有些打退堂鼓不想去上了。公公和他的兄弟、几个儿子和侄子已经挑着东西和工具往上爬,我和小婶还有一帮熊孩子在下面。公路的旁边是一条大概有10来米的小河,河水很清澈,见底。对面是一片桔子林,刚种植2、3年,还没有结果。孩子们看到河,玩性被勾起来了,就吵着要下去玩水。

也好,小叔公的墓地占地比较小,这帮孩子上去,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掉下来,很危险,等他们锄好草我们再上去烧香祭拜就行。

整个过程还是蛮顺利的,就是在下山的时候出了些意外,因为山腰太陡,小叔6岁的小儿子由他背着下山,先生背女儿,一前一后的就往山下的公路慢慢挪动。快到公路那段几米的路是最陡最难走的,都是石壁且长有青苔,潮湿,还有水珠往下滴,很滑,稍不注意整个都会滑下去。我跟在先生后面,抱着女儿,他先下去几步,等站稳了我再把女儿递给他。我刚要把女儿给他时,谁知他脚没踩稳,整个人都往下滚落下去,一路撞到前面的小叔子和侄仔,裤子全都是青苔和泥巴,所幸的是都没有受伤。

从小叔公的墓上下来,都快12点了。回家路过镇的街市,大家肚子都饿了。吃了米粉继续往另外两座墓地出发。

扫完4座墓地,打道回库已经是下午5点钟。一天的时间就在赶路、疲累中度过。

农历17-18日这两天,是打扫同太公的墓地,19日是同村大姓的太公。20日返程回南宁,休息2天要上班了。

不管是清明,重阳,三月三,中元节,又或者是中秋节扫墓,一年一度的扫募祭祖,是对先人祖先的思念和敬意。

有了先人才有后人,让我们懂得心存一颗感恩的心。

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祭拜祖先,也是一种行孝品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 扫墓习俗

    今年的中秋佳节刚好是十月一日,和国庆长假无逢连接在一起,8天长假。自从2016年结婚这些年来,中秋每年都随着先生一...

  • 清明扫墓话习俗

    清明即将来临,我们又要为扫墓在做准备,一年一度的清明扫墓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寄托我们的哀思,延续我们的思念,敬仰...

  • 清明扫墓话习俗

    今天去给婆婆扫墓。 去年因为疫情无法扫墓,即使今年各个平台和广播都做了网上祭扫的倡议,还是有很多人带着对先人的思念...

  • 记忆中的扫墓

    今天是清明节,应景的写一篇扫墓的文章。不知是家乡习俗还是自家习俗的不同,清明节很少扫墓,记忆中,扫墓这件事大多发生...

  • 逝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今天清明,知道多少个它的习俗? 大家一定知道的是扫墓。其实除了扫墓,清明还有其他习俗禁火(寒食)、荡秋千、放风筝、...

  • 最后的驱魔人

    舅舅家一直有个祖传习俗,就是半夜去后山扫墓! 当时我就觉得奇怪,从没见过哪户人家的习俗是半夜扫墓的。 从小我就在舅...

  • 周年扫墓

    扫墓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中国人自古有扫墓的习俗,清明节是传统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除此以外扫墓是在周年和农历七月...

  • 今年清明节扫墓,不妨用这个模式

    在老家闽北乡村,至今还保着不在清明节扫墓,而在农历八月初一扫墓的习俗。为什么是这样的习俗呢?据老一辈人说,主要是因...

  • 浅谈清明节

    清明节习俗: 通常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 在古代还会有的习俗:插柳、射柳、荡秋千、蹴鞠、斗鸡、蚕花会、...

  • 清明时节雨纷纷(习俗科普)

    清明节的习俗 1、扫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扫墓习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xg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