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说“苹果”,人的第一反应是一种水果,第二反应是一个大公司。如果我说“妈和儿子”,我希望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一个简书、微信公众号,谢谢。如果我说试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哦,同居吗?想都别想!”
<1>
试婚不是同居
不论守旧与超前,不论矜持与放荡,首先让我们抛开一切固有的东西仔细想想,试婚到底是什么。“试”为尝试,“婚”为婚姻,试婚的意思简单的从书面上可以理解为尝试婚姻。一对年轻人,从双方开始认识、喜欢、相爱,最终走到一起,这是意识和心理上逐渐变化的过程。相处方式上的过程是社交、约会、试婚(同居)、到结婚的过程。
由此可见,从相处方式上来看,试婚和同居确实是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老一辈才会把两者混淆。但是试婚真的就是同居吗?就像水果不可能是一个公司一样,试婚和同居其实有本质上的区别。从动机或者说原因的角度来讲,同居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长期性伴侣、分担房租或家务,也有尝试婚后的生活等等。但是试婚的动机很单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可以和对方一生相伴的人。
当然家长们反对试婚,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敏感的话题就是关于性。作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婚前性行为一直以来是被整个社会所反对,却在暗中一直悄无声息地存在着。有人觉得,想吃、想喝、想睡、和想要,都是来源于人类作为动物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但是也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认为人类不是畜生,可以通过思想和自我控制力来拒绝部分的生理需求,但最后他们也是选择了自己解决。单从性的角度来讲,归根结底,试婚在父母和子女眼中的区别,是想睡你和睡醒有你的区别。

<2>
试婚也不是结婚
结婚证,和毕业证、各种奖项证书等看起来都是一张普通无比的纸,但是其背后沉甸甸的含义,是代表着一个人点点滴滴的过去和一个全新的未来。也正是因为一纸结婚证背后的分量之重,让我们不敢去轻易背负。结婚证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家庭,人际关系中包含两个年轻人之间、与其父母之间、亲戚朋友之间、还有下一代人之间的关系。而其中最重的关系纽带,是在两个年轻人之间。
牵一发而动全身,与结婚相比,试婚的失败对周围一切造成的伤害要低得多。如果我们试婚失败,父母不可能愁白了头,周围不会有人指指点点----看,就是他家孩子,这么年轻就得考虑二婚了。试婚失败时,父母的心理上不仅不会受到一万点重伤,很多家庭父母亲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也不会无情地被分走一半。
试婚很大程度上能降低未来单亲对孩子的伤害,因为试婚的本质是提高结婚的质量。很多孩子被嘲笑、被歧视、甚至变得抑郁,都与父母的离婚相关。结婚的质量可以通过试婚来提升,从而降低了结婚后的离婚率,因此也降低因离婚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也有父母说,试婚会提高未婚先孕的几率。我只想说,不想怀孕要记得戴套,与试婚无关。
不以结婚为目的试婚,就是耍流氓。父母常说,试婚因为没有结婚的保障,两个人不合适,很容易分开,父母眼中试婚一词中的“试”,少了努力的味道。
两个人试婚之后有很多可能性,最好的状况是两个人生活完全合得来,最后结婚。合不来的情况下就要努力改变自己,一直到合得来,结婚。如果实在改变不了,同时一直有新的问题出现,在双方对未来都没希望的时候才宣告失败。
我们是以有一段完美的婚姻为目的,不能忽略我们在试婚中作为准新郎和新娘需要承担的责任。

<3>
娶你之前,我们能试婚吗?
“我想对你的一生负责:结婚以后,我希望你仍然是你,我仍然是我,但是我们会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很快会有一两个肉嘟嘟的、像米其林一样的小宝宝,我会像爱你一样去爱他们。我们会牵着他们的手,陪着他们一起慢慢成长。他们也终将会和我们现在一样,和他们爱的人一起离我们而去。而我会戒烟,戒酒,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牵着你的手陪你去周游世界。我会让智斗小三,家庭暴力都成为电视里、小说中的故事,与你无关。我会一直不断的努力,把自己变成那个你会更爱的我自己。”
如果这样的话不是人人都会讲,那请多关注“妈和儿子”,可以从里边抄。但其实这样的话,只要心里有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就在眼前,每个人都可以讲出来,而且会讲的很走心。但是结婚以后,这样的话再回头看看,很有可能就会变成笑话。我不仅抽烟喝酒,而且还可能抠脚放屁打呼噜。话都是说出来的,事才是做出来的。
最后喊个土一点的口号吧:试婚短暂一阵子,结婚幸福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