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梦到姥姥老爸老妈和全家人,还有我家的小院子。
我家的小院子,是1980年五一路拓宽马路,商业局搬迁到五一路,我家在五一路人民路口的院子就面临着拆迁,姥姥不愿意去指定的安置地方居住,姥爷于是费了好大劲儿审批,花了3000块钱买了建设路这块地,盖了二层小楼。
二楼给哥哥结婚用,一楼我们住。
当时我还小,记不得这么多事,老妈总爱给我讲以前的事情,也没有说起过这一段。那天听二姐说这段历史,第一感觉是:姥爷对姥姥真是好!
姥姥姥爷都是一个小县城的农村里的人,姥姥的父亲应该是一位比较开明的乡绅,把姥姥、舅老爷、姨姥姥兄妹三人都送去读书,送女孩子去读书,这在清末民初应该比较少见的。
姥爷家兄弟四人,一斗麦子供四兄弟读书,都没有做睁眼瞎,在农村也实属不易。
姥爷年少出去经商,姥姥独自在老家,第一个大女儿不幸生病夭折了,姥姥姥爷三十多岁才有了我老妈,珍贵宝贝得不得了,也没有再生一个,而是把我四姥爷家的大儿子过继到自己门下。供他读书,送他参军,复员后安排在老家县城当了干部,但二舅对姥姥姥爷并不孝顺,姥爷本想把家产分他一份,后来就没有给他,全部给了我老妈。
因为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姥姥一人在老家的时候总是被三个妯娌欺负,姥爷后来带着姥姥离开了老家,一直在外经商、生活,姥爷并没有因为姥姥只生了一个闺女,就像大姥爷那样娶了二房,整天后院起火。
虽然历经战乱、逃难、迁居、疾病,生活起起落落,姥姥姥爷相依一生,不曾分离。
第二感觉就是,手里一定要有钱,不然拿什么保障家人的生活,拿什么给爱人以依靠,贫贱夫妻百事哀,不当物质控,但当家人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出来。不然整天为下顿饭发愁,为孩子学费发愁,为衣食住行发愁,拿什么给孩子以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80年代姥爷能一把拿出3000块钱为姥姥置办房产,也是有实力的。
第三个感觉,投资还是要投资房产,姥爷1980年3000块钱买的地,到2000年左右,哥哥想拿房产抵押贷款,20年的时间估值已达百万,这几年行情虽然不大好,又一个20年过去,也会有所增长。试问你做什么投资可以翻几百倍呢?
本应该伤离别,念亲人的梦境,生生被我写成了一篇没有主题的杂文,生活吧,到底什么是主题,天马行空,肆意随想,任思绪飘飞吧,走到哪,都会想家,虽然父母不在,根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