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陪读,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当天去交物业费时,工作人员就说,这个小区是养老小区,养老?对于我还有点早。
住进来之前,我只知道这个大院子是个央企的单位房,单位很大,院子分东区和西区,每个区都有30栋多房子,房屋大多五到六层楼,一楼带个小院,户型在60—90平米不等。从院子南门走进来,一行高大的樟树在两边开路,接着一个长长的上坡,成年人都很难环抱的树杆伸出了无数枝叶把路变成绿荫葱葱,步入小区,就有种穿越到80年代初的感受,那深红的砖墙,那长满青苔的石阶,那油漆斑驳的水泥球场,让我想起小时候。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70086/7e966cbf9ce6b0a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70086/6a546260f5fb27d7.jpg)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县城,生长在一个国企单位的大院子里,院子里的世界与外面的世界是基本隔离的,想想那时的工人阶级可是人人羡慕的职业。我的那个大院子也有几十栋房子,每家每户都几乎相互熟识,年龄相仿的孩子都能相互叫出名字,还记得我小时候住的房子,开始是平房,后来也搬近五层楼里,也是那个样子。
走在我租的小区里,随处可见七八十岁左右的老人,一群一群的,边散步边有说有笑话家常,一队一队的,边唱歌边有声有色舞扇子,也有一个一个的,边提着菜篮边有板有眼的听着收音机。他们大多都头发花白,有点步履蹒跚,却没见一个杵着拐棍、弓着背,他们几乎都是面带开心之色,能感觉到他们是幸福的。我想他们应该都有着稳定的退休工资,还时不时被单位牵挂着,因为企业还在。我想他们应该出门就会有老友,对周围一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因为院子还在。
而我的那个大院子却是物是人非,20年前,国企改制,一座座工厂倒闭,一批批的工人下岗,还没到退休年龄的父母也不得不提早退休,院子的那些和父母年龄相当的同事都随孩子去到了不同的城市,院子里的土地被政府拍卖,修成了杂乱无章的私人楼房,院子里的孩子,都不愿意再回去,因为走在那里基本都是陌生人的面孔。父母为随我来到陌生的城市,身边都是陌生的人,这样的生活多少会让他们觉得寂寥。
今早,我去楼下的篮球场跑步,我看见围网上挂着一条有些发黄的横幅:“热烈庆祝xxx院庆七十周年女子排球比赛”。我揉了揉眼睛,看了好几遍,70周年!我确定没看错,前面还有一个图标,凑近看,上面写着1949—2019,这虽说还是去年的横幅,可从新中国建国,这里的建设就开始了,我面对着脚下有些破旧的篮球场,仿佛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在这里跳跃投篮,听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加油声在这里欢呼呐喊,等我晃过神来,眼前的却是一群又一群的老人,打着太极,舞着剑。这个院子里,留下了他们多少的青春记忆,多少的往事回忆,怪不得就算房子破旧也不忍离去。我正想着,一个老阿姨走向我,我也看着她,她在对我笑,我想她应该是以为我是院子里谁家的孩子,或者我是后来的同事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70086/c3c5e5a12013c3d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70086/5eac235cf0016449.jpg)
我父母年轻的时候是企业的风云人物,他们都是厂球队的主力,那时候国企之间经常通过篮球赛交流,因此,我也跟着他俩去了不少的地方比赛。那时的生活过得朴实简单,每年的篮球比赛对于企业来说就算是盛会了。篮球场一般在晚上,吃了晚饭,很早就放学的孩子们早就把作业做完了,和大人们一起来到球场看球,主席台就是个水泥桌子,一个裁判坐水泥凳子上负责解说,一个裁判负责场内,场地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来得不早根本占不到好位置。看球赛在人们的关注下十分精彩,紧张的人们忍不住越来越靠近边线,导致总有人来不及躲避出界的球,孩子们会在球场边玩游戏,捉迷藏。虽然童年记忆有些模糊,可母亲运球突破的样子和父亲抢断后三步跨栏的动作我还记得非常清晰,是啊!那时候他们那么年轻!
如果,我的那个院子还在,到今天应该也有50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