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书推荐
《刘氏女》 章诒和

《刘氏女》 章诒和

作者: 算是信仰 | 来源:发表于2018-03-01 18:15 被阅读2次

第1章 序言

那里,外表平静如镜,其实,终日翻江倒海。

每个犯人都有经历,而经历就是故事。不少女囚进了监狱,又有了新的故事。

我不写政治,不说制度,笔墨集中表达女囚的命运,窥探她们的内心。

第2章

任何折磨也比不了饥饿的折磨,胃器官原本是个柔软的袋子,一旦没了食物,它就变成两片粗粝的砂纸,相互磨擦着,狠狠地且无休止。人渐渐心慌无力到觉得快要断气,恨不得有人过来一把掐死自己。不是为了结束生命,是为了结束饥饿。

原来侵害你的,还有你的同类。

监外的人互称同志,狱内的人互称同改,取“一同改造”之意,我很欣赏取名的人,太准,也绝。

技术、无技术之差别,走到哪里都一样。

第3章

死讯如狂风乍起,恶狠狠迎面直扑过来,盖过她们的头顶,吹向她们的未来。

人死了,如同猪圈里死了一头猪,鸡笼里少了一只鸡。我忽然想起父亲常讲的一句话:“在中国,人命不值钱。”

她没等到满刑,等来了死亡。成天叫唤“心头不好过”的汪杨氏,相信政府的仁爱、相信犯医递过来的药片。即使心头再难受,只是念叨,也只知道念叨,从不要求下山到劳改医院做个诊治。我也懂得,汪杨氏的确死于疾病;我也不懂得,有病就一定是这么结局。

第4章

吃,在囚徒生涯中是最大的需求和快乐。对此,谁也无法超脱。

再强的控制力也抵不过食物的诱惑!是啊,人的弱点要到特别的场合才显露出来。

一个囚徒的前途、幸福和快乐到底是什么?不就是几个鸡蛋,一块破布么。

人的终极是死亡,而死亡之后呢?人世间,无论阴阳,没有一处安全而温暖的地方。

第5章

监规的实质就是在监狱内部实施最严酷的监控之策。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集体沉默制度,即禁止犯人之间的一切交谈和往来。

凡社会矛盾冲突、家庭生计问题、个人情感风波到了非常尖锐、无法调和的时候,人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就是犯罪。“极端”二字就是戏剧性之所在,犯罪情节就是戏剧情节,犯罪技巧就是难得的细节。

犯人疯了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有文化的。

第6章

我们乡下人结完婚,往下就叫过日子。

“杀人动机都简单。告诉你——心思多了,就杀不了人。”

第7章

不管法律有多少条款,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内在标准的约束,会坠落到什么地步啊?!只要你到监狱打一个转儿,便会对人间之种种罪恶,震惊于歹毒和残忍。因贫穷而堕落,因黑暗而沉沦,因无知而愚昧。

第8章

任何的快乐与享受,似乎都是故意不体恤自己充满罪感的人生痛苦;内心的消沉和沮丧,也都是有意在这张灯结彩的年终岁尾奔涌而至,

第9章

牛顿说:“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

一切皆因真实而震惊,善良与罪恶的思考,原来可以深入到人性的最深处。人的经历,无论善恶,都不简单。活着,不会一顺百顺,死了,不能一了百了。

所有的劳改干部都多少有些害怕犯人的议论,一旦听到很坏的议论,他们的反应往往很激烈,报复起来也残忍。

第10章

自踏进牢门的第一天,你立刻就会发现:这里最感兴趣的是性,说得最多的是性,成天想的是性,胡乱来的还是性。

在监狱里头脑、智慧、机敏、知识和能力皆为无用物,没有什么能够抵御种种灾难和不幸。如果遇上,你必须经历和承受,无论是最刺骨的疼痛,还是最长久的折磨。

风起,日落,时光不疾不徐地像水一样地流淌,带走了一段一段的岁月,而岁月把原来柔软的变得坚硬起来。

一个西方哲学家曾说:“日复一日的痛苦,有权利表达出来,就像一个遭受酷刑的人,有权利尖叫一样。”

或许,人性中有些内容是纠缠又含混,需要一生的时间来鉴定。

第11章

我错了,以为别人都像我:人在牢里坐,全家外面等,等你出狱,接你回家。许多事实告诉我:前脚进了班房,后脚没了家庭,成为无亲无友的孤人。人错走一步,继而是一生一世的漂泊,并非一切生灵,最后都能归于尘土,归于雨露。眼看刑期即满,却无处落脚,家在哪儿?家在“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词里,家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传说里。女囚的心充塞着找不到归途的凄然与茫然。心如果难以安稳,那么身体就难以支撑了。

生活也许就是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

人心是无法探测的,你以为脆弱的时候,内心却很坚强;你以为坚强的时候,却又脆弱了。

第12章

人的命运是由一个个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叠加而成。她满以为千里寻子是自己新生活的开端,万不料一见面,一切尚未开始,就先有了结果。

政府能用可以计算的徒刑来惩处犯罪,但儿子呢?他的惩处是无边无际,有始无终的,只要他不宽宥,就有资格一直惩处下去。

活着呗,活着就是目的。

第13章

决定舍弃爱情,接受命运。的确,生活能把大家无一例外地摧残成为一个现实的人。

一个人犯罪,法律能惩罚他,却不能拯救他。

男女恋情之美,有时在于漫长,有时又在于短暂。

给人哀愁的,就是这风了。骤然而来,悄然而去,不详其所起,亦不知其所终。思之,令人肠断。风,就是人生。

第15章 芦花吹白上人头,镜里萧疏不奈秋——《刘氏女》笔谈(1)

写作,即成为精神释放,也是心理平复。

第16章 芦花吹白上人头,镜里萧疏不奈秋——《刘氏女》笔谈(2)

即使现代家庭制度也是充满矛盾的模式。不管男女哪一方,如果不顾利害,不考虑后果,采取听凭主观意志或只图一时之快的态度,那这个家庭就会制造出越轨、不轨及犯罪行为的胚胎体。最初潜伏于深处,暗中滋长,一旦显露出来就非常可怕!

女性在“爱”的当中,因含有献身因素而特别悲苦。

杀人的刑事犯,特别是通奸杀人,入狱后原有的家庭迅速瓦解,她们的情感失去依凭,未来失去归宿。所以到了监狱,她们渴望情感,渴望温情。

一旦进了监狱,监规里强制性的沉默与间离(如明确规定犯人不得互相勾搭,不得互相拉拢,不得交头接耳等)使我一下子深刻认识到人的相互依存性。

亲人给罪犯制造的痛苦和犯人给亲人带来的耻辱,丝毫不弱于刑法的惩处。

它是一种畸形的表达方式,表达出女性心中压抑很深的冲动和难以遏制的性欲。不是女人的性冲动比男人强烈,不是东方女人比西方女人原始,更不是狱中女性比外面的妇女淫荡。这与思维方式毫无瓜葛,也非“中国特色”,这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在完全禁锢的环境里的曲折表现,即自发性受到百般压抑后的人一种自发性发达。在监狱这样的严酷环境里,不许谈思想,不许谈政治,不许谈社会,也不许谈论他人,剩下的就是色与性了!

色情本来就是社会的隐秘性嗜好。

孟德斯鸠在《法的精神》一书里所言:“妇女们失掉了品德,便会有许多缺点继之而来。她们的灵魂会极端堕落;而且在这个主要之点失掉以后,许多其他方面也会随之堕落。”

现代色情“表演”其恶劣性、极端性远远超过了从前。

我们只是个表面上的现代国家,审美意识上的精神分裂症很严重。这个话题很严肃,是当下的,也是学术的,因与主旋律无关,故少人关注。

但是任何生命无论善恶,都需要得到认识和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氏女》 章诒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dn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