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浓郁的西北风更加紧锁,占尽了大局,天寒地冻的岁月里,人间迎来腊八,给辞旧迎新的节奏再次覆上一摸浓浓的芳香。所谓腊七腊八,冻死寒鸭,但这寒冷千百年来丝毫不会影响到人间年味的烟火气息,反而愈演愈烈。而在传统民俗节日----腊八节,喝上一碗集聚文化和美味的腊八粥,可谓暖心暖胃,沁人心脾。
腊八这天吃腊八粥,据说已有千年的历史,早在我国宋代,上到朝廷文武百官,下到寺院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喝腊八粥。到了清代,吃腊八粥的风俗更为盛行,成为重要节日,所谓“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就是说明了这一盛况。而现在,冬日里一万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浸满浓情蕴藏在冬日里的美好,寄托满满深藏的岁月文化与情怀,让人渐入佳境。
农业为主的古代,在腊八节以一碗粥喻义五谷丰登,祈求风调雨顺,很能契合百姓的遂愿,因此成为了节日不可缺失的部分。人们用五谷杂粮经过熬制,煮出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素有文化的包含和营养药效的契合。诱人的色泽,扑鼻的香气、喝之回味无穷,叫人欲罢不能。无论身在何处,腊八节的时候总想吃母亲熬制腊八粥,那有故乡的味道,有记忆的味道,也有亲情的味道,闻粥细品,温馨情景历历在目。
外面是鹅毛飘飞的大雪,外延的烟囱浓烟滚滚,一副温馨家园画面清晰可见。那时我小学时光,正直北方严冬,农村的树木都是光秃秃的,雪覆满院和菜园,没有足迹,抑或被连连下起的雪花重新覆盖。满院子只有一条小径不足一米的宽度,清扫出来通往农家小院的屋内。刚进门,屋子内弥漫着珍贵的清香,久久氤氲不散,冲击人的味觉和角角落落,真金不怕火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香飘四溢从内到外都能闻到,让人感到幸福。我兴冲冲放学回来,顾不得当下书包,顾不得掸去身上雪花,就凑过去闭着眼嗅闻香气,一锅即将出锅的腊八粥正温在炉火,我急切用手打开锅盖,只见充满房间的蒸气含着芳香升腾而出,丝丝缕缕,香甜从不间断,顺着嗅觉直冲心田。我赶快再盖上锅盖,封住升腾的香气,嗅个不停。在厨房忙碌张罗的母亲见我顶着雪花,赶快叫我,怕我烫着,并且关切的给我拍拍衣服弹去雪白,取下我的书包扔到炕上,让我赶快到炉子边烤火驱寒,给我倒上姜水,生怕风寒感冒……
不一会儿,腊八粥熬好了,母亲在厨房的菜,蒸的馍也端来上桌,一顿节日的午餐就要开启。那时,父亲还在外地打工没有回来,直到年根,家里只有我们母子生活,虽然清贫但也温馨。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的喧嚣,只有期盼父亲回家的等待,等待礼物,等待过年,等待团聚……盛一碗妈妈用心熬成的粥,色泽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可见,汤汁清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总是迫不及待狼吞虎咽的把它喝完。母亲微笑着,会再给我盛一碗,让我就着菜趁热再吃一个馒头,生怕我还饿着。一幕幕温馨情景如水流潺潺而去,但那碗母亲熬制的腊八粥会年年岁岁充盈在我的脑海,深深镌刻。
腊八节像冬天雪花一样朴素,生动地延续在时光里,腊八粥的香甜成了深深的记忆,无论在哪都想再喝一次母亲的腊八粥。带着她的关切,她的爱护,她的恩情,我将走向人生的每个阶段,走的铿锵有力,走的不慌不忙,走的不紧不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