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学习于永正老师《草》课例中的教学方法

学习于永正老师《草》课例中的教学方法

作者: 秋笏笑月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21:34 被阅读11次

我们经常强调我们要进行专业性发展的学习,提高语文教学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其中研究名师课例就是一种非常好的专业素质提升办法。

今天我们向尊敬的于永正先生学习,学习他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他能够把深厚的语文素养云淡风轻地做到“润物细无声”,让人深感敬佩。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贴近文本,解读文本,学到一种方法,是属于工具的范畴;在文本中学到高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是人文的范畴,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其课堂上就能够把二者顺势而为地结合起来,浑然天成地二合为一。

一,从语言解读角度看于老师的《草》

正道语文的入群问题是“什么是正道语文?”

我们设置的答案是:老老实实教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在本文中,于永正先生怎么教学生“正确理解”这一首小诗呢?也可以说,于老师怎样把文本解读与教学实施结合起来呢?

当学生说,这个词我不理解,很多语文教师可能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解释直接抛给学生,觉得这样特别省事,认为,我把词的解释给你了,你马上就学会了,这不是很直接吗?却不知,省事是省事,但学生学不到求索的能力,其实是损失呢!

咱们于老师怎么教?怎么教一个学生不懂的词?

1.从“原”字的教学学到的

于老师让学生们组词,学生们纷纷回答,一下子这个词的义项出来了,这时,再根据语境来判断这个词含义。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学生争相发言,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词语写在黑板,大家的词语储存量增加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大家的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了。从中我们是不是也能学到一种“词语”的教学方法呢?一步一步地走,有个成长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教学。

2.从“离离”一词的教学学到的

画出茂密的草,学生对画进行形象思维,用口头语言把“离离”的本质意义先说出来,再回头对照课文解释这个词,巧妙而又神奇。

3.从“岁”一词的教学学到的

用这个词,造个句子。在学生造的句子中,深入理解这个词。

4.从“枯荣”一词的教学学到的

用动态的图画形式,让学生理解了“草”的生命历程,一绿一黄,让学生通过充实自己的思维历程,走向知识的丰盈。

5.从“风”一词的教学学到的

让学生画“风”,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从草的形状可以判断风的存在——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形象与感觉同在,气韵与神采共生,这是神奇的一笔!

紧紧扣住这首小诗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运用了组词、造句、教师画画让学生理解词语、学生画画表现学习到的内容,这是多么有趣又吸引人的课堂啊!一个进行多方训练的课堂,一个互动共生的课堂,一个师生心意相通的课堂,教与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二,从教学语言角度看于老师的《草》

1,专业性的教学语言

“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教师就是来教学生的,亲切的了解使学生学习的心情轻松,缩短与老师的情感距离。

“读文章,首先要好好读题目,有些文章,一看题目就能看出写什么的。”——这就是学语文的技术了,直接传授,不拖泥带水。

“没关系,于老师帮助你们读懂。”——了解学生的学情,立足于学情,给学生下来学习打气鼓劲,做学生坚强的靠山。

“白居易说的“烧不尽”肯定不是这意思,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及时的点拨把学生拉回轨道。这就是循循善诱。

2,充满爱的评价语言

于老师对学生充满爱。我们来看看他对学生的评价语言:

“学了这么长时间了,还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制造一个平台,挖掘学生表现的亮点,赞扬学生,是给学生增加学习的勇气,鼓励他们不畏学习的艰难。

“小朋友”、“聪明”、“很好”、“说得太漂亮了”这些充满鼓励性的语言一直贯穿课堂始终。

对语文充满爱,则处处有智慧之语;对教学充满爱,则点点见真爱深情。

三,从情感拓展角度看于老师的《草》

1,善于调动学生身边的资源来进行学习

于老师的课堂,浓厚的情感色彩一直充盈着整个教与学的过程,这既是对教材的扩展延伸,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

学生说:“我奶奶今年80岁了,还能做饭。”

于老师说:“不简单!祝她健康长寿!”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造句,老师根据学生的句子顺势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是无意,老师是有心,可想而知,当学生听到老师这么回答,心里肯定暖暖的。这就是老师的教学智慧。

2,智慧的讲解引导学生情感走向

当学生和老师一起深情朗读之后,说出“勇敢”、“坚强”的关键词时,于老师又引导他们理解“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正因为这样,白居易才写诗赞美它。”

这里有遇到困难挫折不低头的顽强精神的讲解,也有理解体会作者选材的用心,更在潜移默化地把这种精神传递进学生的心灵里。

3.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生学会情感沟通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设置情境,进行生活中亲人间的模拟对话。看到这里,我感觉很熟悉,这不是语文课本的实践活动中“口语交际”嘛!更有专业技术含量的是,把《草》的主旨,《草》的词语都不露声色地巧妙地进行了复习,在形式多样的训练中反复扣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把文本与知识与现实进行了无缝连接。

学习,就是为了能够使用,在于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怎么学习这首诗,怎么通过这首诗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怎么让这首诗的精神融入孩子们的心灵,怎么让孩子通过与亲人的沟通,再次融会贯通课堂学到的知识。

相关文章

  • 学习于永正老师《草》课例中的教学方法

    我们经常强调我们要进行专业性发展的学习,提高语文教学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其中研究名师课例就是一种非常好的专业素...

  • 20220307小语课例研讨

    课例:阅读于永正老师的《再见了,亲人》和《白杨》课例内容,话题结合两篇课例,谈谈自己的课堂实践。 读完于永正老师...

  • 语文课例研讨《白杨》

    于永正老师教学课例的《白杨》研讨! 《白杨》是现代作家袁鹰写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本课中,于老师的课例中值得学...

  • 20201201于永正《狐狸和乌鸦》课例研讨

    于永正《狐狸和乌鸦》课例研讨 本课中,于老师的识字教学给你怎样的启发? 读了于永正老师《狐狸和乌鸦》这堂课的教学实...

  • 20201214于永正《梅兰芳学艺》课例研讨

    于永正《梅兰芳学艺》课例研讨 1、谈谈你对本节课中“重情趣”的理解。 “重情趣”是于永正老师“五重教学法”中的第一...

  • 不见之处的思考

    于老师《杨氏之子》课例研讨 文字/丹老师 11月16日于永正老师《杨氏之子》的课例研讨,是我第...

  • 20201112于永正《狐假虎威》课例研讨

    于永正《狐假虎威》课例研讨 梁娜茹 1.学习本节课中于老师的解词教学,请结合老师的教育思想谈一谈。 在本节课中,有...

  • day8 读完一本书

    今天把于永正老师的课例读完啦~明天开始窦桂梅老师~谢谢阿慧给我分享的精品课。今天还看了何捷老师的课例,欢乐的活力课...

  • 【课例研讨】《望月》和《月光曲》

    话题:结合课例《望月》和《月光曲》谈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学习于老师的课例,可以结合新课标的内容,在课例上...

  • 683对比读课例《望月》和《月光曲》

    结合于永正老师《望月》和《月光曲》两个课例,谈谈于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的? 阅读于永正老师的这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于永正老师《草》课例中的教学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hn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