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我们村很远的地方有个村庄,它甚是出名,不过名声不好——他们那里只有两户人家不偷东西,一户是关帝庙,一户是土地庙,我们姑且称呼它甲村吧。
甲村离我们村足有四十里路,我对它有印象,是小时候爸爸领我在我们镇上赶集。爸爸这个人记忆非常好,一次赶集问一个卖布的:“伙计,看你眼生,哪里的?”
“乙村的。”卖布的是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个子有一米八左右,也很魁梧,说话粗声大嗓的,一看就是适合卖货的。
“那么远怎么过来了?今天不也是甲村赶集的日子吗?”爸爸有些不解的问。
“老哥,别提了!他们村的集被偷黄了。”我们这里“黄了”就是事情半途而废的意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77361/cebb0f77fa046511.jpg)
“也是,那是有名的贼窝!”爸爸应和道。爸爸这个人喜欢聊天,卖布的也很是健谈,以后赶集的日子,两个人时不时聊上几句。
“老哥,还是你们这里好,卖的量大,还没有偷的!”一天卖布的感慨道。
“这些年收入高了,怎么还偷?”爸爸很是不解。
“老哥,有根的!”“有根”应该是偷的基因渗透进DNA里面,也遗传,“我亲眼看见快过年的时候,抓着个女的,腿上穿了六条新裤子!”
“怎么可能?”爸爸有些不相信。
“小鸡不尿尿自有道道道!”卖布的看见人不多兴致勃勃的讲起来——
一年临近过年,甲村一户人家忙着蒸过年花馒头,馒头揉好了要醒一会儿,媳妇今年刚刚过门:“妈,我去集上逛逛,你自己下锅烧火行吗?”俗话说“冬集大似会”更好下手偷东西。
“行啊,老大家的!”婆婆似乎知道年轻人好热闹。
过来一个多小时,媳妇兴高采烈的回来了,婆婆正忙着掀锅,馒头一个个白白胖胖的,煞是喜人:“妈,妈,我偷了三条裤子!”婆婆听了不动声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77361/460dfc35059e4b67.jpg)
“你看看这一条!”媳妇坐在正屋板凳上脱下一条裤子,“这是给你的!”媳妇把脱下来的裤子放在旁边的板凳上,又脱下一条,“这是给我娘家妈的!”又放在旁边板凳上。
说完站起来:“妈,腿上这一条我自己留着过年,妈,你看看行吗!”原地转了两圈。
“挺好的,老大家的,难得你有这份孝心!”婆婆已经拿出来馒头,准备做菜,不过心里知道媳妇先想着她自己,再想着娘家妈,最后才是自己。
“妈,你的裤子给你放哪里?”媳妇展示自己一番,停下来叠好放在凳子上的裤子问道。
“放东屋的炕上吧!”媳妇听了,挑开门帘子进屋,“邦邦邦”婆婆剁着菜:“妈,妈,咱们家哪里来那么多的新裤子!”媳妇看见东屋炕上整整齐齐叠放着九条裤子,大声叫着。
“刚才醒馒头和焐锅的时候,我去集上两趟,要不是焐锅时间短,那一趟我还能再偷几条!”婆婆停下剁菜,慢悠悠的答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