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接待咨询时,让我产生了一个问题,思索不出答案。
问题:近期咨询的当事人为什么都不愿意到律所咨询?
有一些线上都还比较有委托意向的当事人,在收到邀约至所的信息后,都找了各种理由推脱。
是觉得去了律所就要被收费呢?还是觉得律所太难找?
晚些下班回来时,思来想去我只能想到,是不是他们希望能在一个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去表达?
或者说他们希望能以轻松一些的形式去说自己遇到的难题,在外面的咖啡厅、奶茶店坐着,能舒缓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希望对此有所思索的同行能分享一些这方面的经验给我,在此先行谢过。
转眼2月即将过去,这个月七七八八的免费咨询接了不少,但自己还没有接到委托的案子。
好在团队还保留这基本工资的发放,不然还真是让人有些难挨。
于是今天要求助的第二个问题来了:如何去拓展案源?
最近也有跟一些同行沟通如何拓展案源,有说到做直播的、发传单的、参加各种沙龙交流会的等等。
各种方式方法层出不穷,但我还是觉得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目前来说,我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
近来也有了些时间可以启动年前对于今年的规划事宜,前期推动起来真的好难,时刻都想放弃。
看来自己最近还是有些丧,急需给自己补一剂“强心针”。
可是我的“强心针”在哪里?
脑袋昏昏沉沉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写今天的实习日志,坐在住处的办公桌前发呆,就像小时候在课堂上解自己看不懂的数学题一般,空洞与茫然,还带着焦虑。
其实我常常在想,要不今天就不写了吧?少写一天没关系,躺在沙发上看手机、打游戏,多是一件美事儿啊。
周末阅读时看到一句话,犹豫的本质就是自己想去那么做,我也在想自己是不是不应该违背自己的本心,将这事儿放一放。
可每次自己犹豫之后,都会选择爬起来痛苦地写完今日的一千字。
写完发布出去之后也没觉得自己变得有多么轻松,它像一个任务,我在不断的完成,但也没能让它成为我的习惯。
周末时,彻底的将工作抛之脑后,痛痛快快的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组装自己新买的话筒架,给之前街唱的音响充满了电,又买来新的电池调试好了麦克风,打开好久没打开过的吉他包,在住处自己开了个没有观众的小民谣专场。
因为很久没弹吉他,左手上的茧已经蜕了,弹了一个小时就觉得手指尖很疼,强忍着又多弹了一会儿。
希望我那一个多小时的鬼哭狼嚎没有让我的邻居们觉得有所叨扰。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