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及庐
继90后加入秃头大军,80后淡出舞台大幕,今天一早又一个话题强势扎心:媒体漫谈92年老阿姨……
看了文章,90后的我自己被称作老阿姨也就罢了,80后竟被直呼中年妇女,那么60、70后岂不已是濒死之际?
自从我的电脑网页弹窗从前凸后翘的美女变成根治脱发小秘方,我就知道有些东西不太一样了。
谈话档节目《圆桌派》中,常驻嘉宾蒋方舟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网络、综艺等等都在想方设法讨好着年轻人,只要稍微落后其中,便被排斥在外,然后发现外面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就会产生被社会淘汰的焦虑感。

在视频选择倍速播放、新的一天从外卖开始、红包限时领取、朋友圈视频24小时可见等多种急速变化中,80、90后身处其中,似乎正是被“遗弃”的那一群。
那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对待年龄的态度刻薄到狭隘了呢?
即使是比寻常人更具美貌的女明星,也逃不过网友们对其“衰老”的横加指责。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跟帖,在看到女明星们为了抵抗衰老人为的打针,整容时,她就犯了原罪,是一生都抹不掉的黑点,于是有人说,为什么不能优雅的老去?
在看到顺其自然衰老下去的女明星们,早已失去胶原蛋白,甚至因为结婚生子而失去了工作机会时,我们不但不为之感到可惜,还极尽难听之言,攻击他们因为岁月而不再容光焕发的脸。
这发表意见的“热心网友”们还很有可能是同一波人。

“恶意”不会因为善意而有所停止,它只会择其土壤火速蔓延,在刻薄对待“衰老”的社会里,你又何曾能逃得过?
在焦虑感的裹挟下,谁都想要从初老中逃离出去,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
面对衰老,我们面对的其实来自他人和自己两方面的看法。
他人自不必说,你的衰老只会换得嘲笑和暗喜,这是一个不欢迎“衰老”的社会。
更多的困扰来自己我们自己。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18岁时身体发展就达到了巅峰,其后便开始下降的过程,照此而言,18岁我们便开始苍老了,但在我们心中,那是正值花样年华的时间。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对待衰老,不同的只是态度而已。
你对自己的自信维持在年龄带给自己的能力和魅力中,你就不惧怕衰老,被淘汰,如果你的自信是维持在年轻带来的貌美和旺盛的精力中,那就会不可避免的失去它,然后空无一物。

调笑着称90后老阿姨,80后中年妇女,都是一种焦虑感的后遗症,好像下一秒世界就要把他们从舞台上剔除出去,开始下一轮笙歌燕舞。
陈晓卿曾说,《舌尖上的中国》在他看来,不是一部美食纪录片。
《舌尖》的爆红引发我们对中国美食的自豪与狂热,但他真正想传达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在过速流动的社会中,在图快不图慢的氛围中,他想展示那些将要消失的亚文化,在我们快速向前时,将要消亡的它们。
在这个什么都着急的社会里,你能不能慢一点,再慢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