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接力---不被遗忘的回忆
6月17日-18日,“中国人寿•2017要跑•24小时城市接力赛”北京站在北京龙湾露营公园举行,若团队跑量超过260公里,比赛主办方将以其团体名义,向“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或“渐冻人基金百万呼吸项目”进行公益捐助。
我所在的一线蓝天跑团,共完成79圈,45次交接棒,276.5公里,平均配速5:20分/公里,在196支队伍里,排名65,完美达到预期。

租住的别墅,依山环水,天然氧吧,幽静清新。

漫步林中小道,贪婪的呼吸这里的空气,好地方。


远离城市的喧嚣,秋千上回忆童年,放空自己。

比赛前,大家的合影,“一线蓝天”一个特别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很幸运我身在其中,很骄傲,我见证了他的团结、坚持、不放弃,在这个团队中,后排中间的肌肉男是跑团的核心灵魂,有强的组织能力和自身魅力,每月跑量300多公里,休假一周,每天跑一个全马的距离,每天群里打卡,传播科学跑步,健康跑步的理念,影响着家人、朋友不断加入跑步行列。
本次比赛,他制定详尽且最符合每人实际能力的24小时跑量计划,详细到从出场顺序、精确到秒的配速等。这是一份“虚荣”却讲究战略与战术的计划,要求平均配速达到5:30分/公里,排名在微信公众号中随时更新。考虑到队员配速参差不齐且天气酷热,女士跑最舒适凉爽的时间段,其他由男士来跑,且三位配速4分钟的大神跑承接最炎热的中午段和身体最疲惫的下半夜,17日下午三点开跑到晚上7点,由三位大神单圈(每圈3.5公里)接力刷,想在最有竞争力的时刻,跑出最好的排名,下午5点左右,最好排名23名,团长虚荣的截图发朋友圈,;随后7点由女生依次上阵,每人3圈,此时排名如预想中,哗哗下降,截止晚上12点我跑完,已经达到98名。



尽职尽责的后勤支援队,采购了足量新鲜的水果、蔬菜、肉串、饮料等,其他未参赛的朋友们贡献了锅碗瓢鹏、烤箱、精心制作的玫瑰卷和南瓜发糕,看着后勤人员不停忙碌在厨房中随时备饭的身影,黑夜中随时摆渡在住宿区和赛场去的车影,心里满满的感动。跑步和美食都不可以辜负,吃着烤串,喝着啤酒,摇晃在秋千上,远眺绿色青山,乐哉。


跑团的赛场据点

跑团中4位飒爽英姿的美女,在跑场据点的帐篷,留下一张青春的合影。



这种比赛娱乐性强,且队员水平层次不齐,无需刻意关注成绩,可偏偏自己表现欲很强,却因近期缺乏锻炼—实力不够,内心清楚自己不可能PB而失落和纠结,这种情绪让我内心紧张,表现在住进别墅,躺在床上1个小时无法入睡,体力严重不足。要想人前显贵,必将背后受罪,付出才会有收获,勤练方能出成绩,夜间第一棒凉风习习,压着速度,听着CCTV朗诵者起跑,围着公园的湖,开启我的三圈。路灯昏暗,但志愿者给力,不停的喊着加油,跑道上的自己,心态已经平静,按照自己的心跳、配速平静的跑,感觉自己体力还可以承受,最后一圈开始加速,也想让家里等待我跑完的爱人赶紧入睡, 1小时之内完成10.5公里,我顺利交接。
第二天9:03开始接棒,第二圈时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心跳加快、呼吸沉重,近期有点闹肚子,不敢放肆的补充水分,每到供给点用毛巾打湿头发、脸,上衣,跑的艰难时候,忽然对自己很有情绪,活该累,谁让你不好好训练,干什么事情,懒惰都会带来惩罚。跑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喝水,一气喝了一瓶,去场地的洗手间,洗脸,水很凉很凉,可洗了很久,依然红彤彤,依然很烫,这时候我深刻体会到团长对女士的照顾和体贴,无法想象,他们在随后至下午三点,如何熬过酷热。

12名参赛队员历经高温炙烤、暴雨突袭、黑夜困倦、身体不适……诸多困难下,咬紧牙关,积极配合,每次都完美对接。
24小时的接力跑里,跑友们更好地将感情融合到一起,在接力中去感受距离、时间、速度、配合、友情、创意、毅力、坚持、牺牲、奉献。



手带纪念表环留念的合影。
24小时跑最美妙的是把孤独的跑者凝聚在了一起,组成了强大的战队,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跑得很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