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会永远爱自己,发誓不管是健康还是疾病,都会好好爱自己吗?
我发誓。
近日,一段“自婚”的婚礼引起讨论。
婚礼现场,女主角为自己戴上了戒指,并独自站在台上宣誓:“我会让自己幸福的!”从自己手中接到戒指的瞬间,她表示,“好像从另一个自己身上得到了爱意。”
当然,“自婚”目前为止只是一个新概念的婚礼形式,还未有任何一个国家将这种形式纳入法律认可的正式范畴。
但是,“我会让自己幸福的”,这样新奇的宣誓内容,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我们对自己的认可,让我们为努力生活的自己感到骄傲。

或许是在应该结婚的年纪却仍未遇到适合携手终老的爱人,或许是还未完全脱身于某段无果而终的恋情,也或许,只是想更加懂得珍惜自己。
于是,她们选择在自己最美年华的时候,身着华美婚纱,完成合乎自己心意的梦幻婚礼。
“在这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懂给自己,也没有人会比我更爱自己或者如同我爱自己一般。”
随着阅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改变了对自己的定位,从排名最后的家庭牺牲者,变身为自己心中最值得爱护的对象。

“独立”,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女性是否优秀的最基本标准。
她们不再依附父母或爱人、不再是需要被人保护的弱势群体。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女性开始觉醒,发掘出自身潜在的更多能量,包括在职场上、生活上,甚至是,感情上。
数据统计中,日益增长的人均结婚年龄是女性“独立”的有力证据。上一辈的婚姻不幸、或者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感情创伤,让当代独立女性开始重新审视权衡结婚的利弊:如果婚姻并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那是否还有继续下去的必要?
于是,婚姻从一个“圆满人生必须拥有的经历”,逐渐向着可以被选择的方向转变。
尽管当下的“自婚”依然停留在观念婚礼的形式上,并作为一个新事物引起了舆论上的热烈讨论,其中不乏“有伤风化”、“博人眼球”之类的言论。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样的形式,是对婚姻的一种重新定义,并且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姑娘,在自己心里完成了“自婚”的系列流程,只是未曾用形式加以展示而已。

回溯中国历史,也有类似的“自梳”记载。古代女子发饰要求严格,未婚女子皆梳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结婚时,由母亲或女长辈替其把辫子挽成一团紧贴在脑后勺,称为髻。“自梳”就是已届婚龄的女子,自己把发辫盘在头上梳成髻子,以示终身不嫁。
归根结底,“自婚”也好,“自梳”也罢,从女子自主的角度出发,皆有值得鼓励的方面。
男女婚配是自古至今无需多讲的伦理纲常,但多一点自我觉醒,多一些发自心底的自我尊重和自我鼓励,发崛自身价值,明白除了被历史被社会所定义的“贤妻良母”外,漫长的一生你还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可能。
这又何尝不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