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学习的飞哥
1
昨天,我在简书上抛出了一个观点:评价一个大学生合格还是不合格,就看他大学四年里,读了多少本书,如果连100本都读不够,他的大学几乎等于白读了。
很多同学认为我的观点太过于武断。没错,我承认,这个观点是有不全面的地方,但是,结合我自己的经历,看着同学们的成长,我依然认定这个评价标准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其实,100本书,整整四年,这个标准已经很低了,平均下来一年也就25本书、一个月只有2本、两个礼拜才一本,如果你连一年25本书都没读够,我几乎可以判定你的大学里是不求上进的。
但是,就是这么低的一个量,我们的同学,依然没办法达到,甚至有些一年也没读够两本书,更不要说25本了。
今晚,我特意挑了几个同学关心的角度,来给大家说说读书这件事。
2
读书有什么用?这个话题很难说明白,而且如此功利性去看待读书的目的,不是我的初衷。但是不说明白这个问题,似乎很多同学就没有动力去阅读,所以,我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我近期有阅读《未来简史》这本书,书中的某些观点是令我不寒而栗的,为什么?就在于他在书中一直强调人工智能比我们能想象要快得多的速度来到我们的身边。在最新的一期《朗读者》中,我也看了,其中有一段是柯洁的朗读,在董卿跟他采访之中,作为一个世界围棋排名第一的选手,面对人工智能,已经不再像刚开始那样信誓旦旦的说一定可以击败阿法狗,因为阿法狗已经不再是那个刚刚与李世石对弈的对手,而是另一个更加厉害、更加完美的阿法狗。
我为什么会说这个,我想表达的是,不要以为人工智能离我们很远很远,其实,可能它就在未来短短几年就来到我们身边。如果真有这一天,我要问的是:面对人工智能,我们靠什么生存?
你们正值青春大好时候,人工智能在未来对我们的影响不可能不为之大,不可能不为之深,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思考:你靠什么能力立于这个社会?
成甲老师在他的《好好学习》这本书中,表述这样的观点,在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中,知识的深度将要代替知识的数量和知识的速读。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拥有知识的深度,比你单纯拥有知识的数量和掌握知识的速读更有前途,因为,你比知识的数量,你永远比不上人工智能,你说你掌握知识速度快,你更加比不上人工智能。你在未来,能胜出的,唯一是靠你拥有的知识深度上。
如何才能在知识深度上有所突破,唯一的就是多读书。读书是什么?我认为不外乎是通过读他人的世界,寻找我们自己。只有大量去阅读,才能在知识深度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发现自己,找到自己。
那么回到我得第一个问题:读书有什么用?其实,最好的读书是不追求读书的目的,就像何兆武先生所说的,读书的目的就是读书本身。但是如果你非要找一个目的,那么我的建议是:为了未来的你,你必须好好读书。
3
读什么书?要说读什么书,其实每个人目标不同,他所选择的书也肯定有所不同。我在这里必须要说清楚的,我在上面所强调的100本书,并不是一些休闲娱乐类的书籍,我更多强调的是经典书籍,什么是经典?凡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书,都是经典书。
为什么要读经典,而不是其它,就是因为人,总不能饥不择食吧?有时也需要一些美食,当我们美食吃多了,就不会再想吃一些垃圾食品了。经典就是我们的美食。
但是,我们的同学,很多都是饥不择食的,看的书不是同一类的(比如就喜欢看某一个作家的),就是某些休闲的青春网络小说。我并不是说青春网络小说不好,但是,你总不能就看这些书吧,适当看看其它类别的书籍,更让你的收获更大。
一般来说,书籍可以分为四类,一类视野类的书籍,就是帮助我们提升思考能力的,提高眼界的书,比如一些逻辑、哲学、物理学类的书籍,这类书籍最大好处帮助我们提升认知能力,能让我们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世界。另一类是经典文学类书籍,一般都是指好的文学作品。还有一类是工具类的书,这类书一般是指教材。还有一类就是休闲类的,像一些网络小说等。我的建议,作为一个大学生,多看视野类、经典文学类的书籍,当遇到某个问题,用检视的方式阅读工具类的书籍,对于休闲文学,能不看尽量不看。
记住,人生有限,要看书只看经典的。
4
读书静不下心来怎么办?很多同学都会问我这个问题:经常静不下心来读书,请问有什么秘诀吗?其实,之所以读书静不下心来,表面看是读书问题,实质上与我们态度有关。在这个躁动的世界,我们总是怀着一个焦虑的心,希望快速的完成阅读这件事。但是,当我们求快去看待阅读时候,就说明你已经不再关心它了,而是想着做其它事情。
所以,要想读书,首先要意识到读书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求快不可取。它应该是我们的习惯,就像我们每天吃饭一样,并不是因为饿了,才去吃饭,而是因为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你依然还是没办法静下心来,我可以结合我得经历,给大家说说几个小技巧,希望能帮你万一。
第一,固定时间去阅读。能不能静下心来,很大程度上,与心情无关,跟时间有关。如果你能在一个某时间内专门安排用来阅读,变成你的阅读时间,并且把它作为一个不可变更的日常,你的阅读效率就会大大增加。
第二,在有利环境里阅读,最好在图书馆。很多同学,喜欢在宿舍学习或者阅读,在宿舍阅读不是不好,但是在一个噪杂的环境中,你是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的,所以,最好还是给你自己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在大学,最好的环境莫过于在图书馆了,在图书馆能很快让你进入阅读状态中。还有最重要一点,在阅读请关上你手机或者静音,现在手机已经变成我们一种负担,适当远离手机,是进行深度阅读的第一步。
第三,多给自己一点信心。很多同学之所以静不下心,往往缺乏信心,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这件事,这样无形中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很容易转变成急于求成的懒惰,最终,再多的努力也是坚持不了阅读。
5
读书方法有没有用?任何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没有你一定量的支撑,讨论方法毫无意义。我在去年年底,也给同学讲了一些阅读方法,比如说怎么快速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等,但是,如果你一个月都没有读两本书,探求阅读方法不会有任何效果。所以,要想提升你的阅读水平,你首先每天保证一定的量的输入,只有大量的输入,方法你会慢慢积累,阅读的水平自然提升。
为什么我会说,在大学你读不够100本书等于大学白读了呢?在《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中,作者把阅读的层次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不管是何种方法,作为一个阅读者,你必须要主动了解四个问题: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谈些什么?作者具体是怎么说的?这本书说的内容,全部正确还是部分正确?这本书与我的关系是什么?只有常问这四个问题,我们才能算一个阅读者,或者说是一个主动阅读者。
阅读,必须要做一个主动的人。
5
怎么读书效果最好?有些同学认为,读书很多书,但是还是会忘掉了,那读书意义何在?我时常这样给他们说,你每天都要吃饭,吃完还是会消化掉,那你为什么还要吃呢?其实,读书也一样,你看过的书,见过的事情,最好都会变成你自己。但是,有些人读书成长很快,有些人读书成长很慢,这就要涉及到要怎样读书的问题了。
首先,要输出、要输出、要输出。重要的事说三遍,很多同学看书,看完就完了,不会再回头思考,这本书主要说什么内容,对我有什么帮助?缺乏一个有效输出阶段,你在输入端再努力,得到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然,读书输入也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划重点或者摘抄,另外一种是做思维导图,第三种是写读后感,写书评。在这些方法中,我最推崇的事写书评,不管你是划重点、摘抄,还是做思维导图,都是复述别人的内容,要想把书中的内容化为你的知识,你的行动,你要做的是写书评。写书评,不但可以让你复述这本书,而且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把某个知识点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变成一种切切实实的行动。
然后是带着目的和问题去阅读。人的大脑是很奇怪的,它会自动屏蔽一些我们不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在读书上,我们必须要时常给我们的大脑制造惊喜,刺激它的兴奋度。带着目的和问题去阅读无疑是最好不过了。当我们拿起一本书,首先要知道这本书要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的,如果这本书你是为了休闲,那么你也要制造一个目的给它,比如说写一个书评,或者在知乎上回答某个领域的问题等等,这样你才有动力去看完一本书。
输出和带着目标和问题去阅读,是你读书成长的加速器。
飞哥有话说,专注于探求大学生学习、读书、生活那些事,今天是日更第22天。同时也是无戒21天日更的第2天
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喜欢就点赞或者简信撩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