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其他隐患
我们知道,糖类还有另外一个总称:碳水化合物。如果追溯地球上所有碳水化合物的最终来源,那么,答案会是绿叶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叶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吸收太阳光的能量,从而合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
可以说,碳水化合物就是一个个微小的储存太阳能的电池,它们形成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基础。
生物可以通过吸入氧气,逆转光合作用的过程,碳水化合物重新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把储存的太阳能释放出来。

因为碳水化合物便于合成和利用,相应的就会有比较活跃的化学性能,所以它也很容易成为一把双刃剑,对我们造成一些麻烦。
在我们体内,糖可以跟蛋白质和脂质发生糖化反应,简单的说,就是糖会粘附在蛋白质或脂质分子上,破坏它们的功能。
很多人都会想当然地认为,血脂高是因为日常饮食中摄入了太多的脂肪,实际上,脂肪之所以会过多的囤积在血管中,正是因为被糖化之后,细胞没办法识别它们,于是就会停留在血管里无处可去。归根结底,原因是在于糖而不是脂肪本身。
另一个更大的问题是:糖化的分子被氧化的几率是未被糖化之前的50倍!而被氧化之后,就会形成一种物质叫: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刚好跟年龄的单词一样,而且它也确实是我们衰老的原因)。

糖化和氧化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无时无刻都在发生,我们的身体也有相应的机制去清除这些糖化产物(我们的身体视其为异物,通过启动轻微的炎症,引导我们的免疫机制去消灭它们)。
当我们身体里面的糖分不多的时候,这个过程是缓慢而可控的。但当我们长期摄取过量糖分的时候,这个过程则要猛烈得多,以致于我们的身体没办法处理,最终就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糖化如果发生在血管,就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造成老化甚至破裂;如果发生在大脑则有引发痴呆的风险;如果发生在皮肤,就会形成皱纹、斑块等等……几乎所有慢性病、退行性疾病都与糖直接相关,有营养学家甚至把之称为人类的“糖中毒”。
正如迈克尔·波伦在《植物的欲望》(The Botany of Desire)一书中说的那样,通过培养人类对某些化学物质的需求,某些植物已经驯化了人类,并把人类变成了达尔文优胜劣汰战争中的棋子,用他们来统治这片土地。
就像大麻中的四氢大麻酚(THC)一样,小麦、水果和甘蔗中的糖分诱使人类和其他动物替它们传播DNA。但这种关系已经发展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因为精制糖迫使我们重新安排地球表面的植被,每年有数百万英亩的热带雨林被烧毁,以维持不断增长的人口持续不断的嗜糖习惯。
我们也为玉米“打工”。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生产过程的每一步,都是玉米统治这个星球的一次巨大飞跃。玉米、甘蔗、甜菜等糖料作物使我们合法地吸食容易上瘾的“毒品”,就像吸食可卡因一样,只不过致幻程度没那么强烈。糖对我们的影响比任何非法毒品都要危险,因为它的影响潜移默化、无处不在。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糖的危害,各种抗糖食品、营养品甚至药物层出不穷,其是否有效还需要更多的证实。
但是有一点却无疑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那就是控制糖的摄入量。
从我们每天的饮食入手,少吃精制的白米面主食、少吃添加糖的饮料、即便是普遍认为有益于健康的水果,也是要适可而止。
控糖,不仅仅是出于减肥的目的,更是为了有一个长寿而健康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