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字的字史

作者: 怡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20:52 被阅读16次

    在清代陳昌治刻本的『說文解字』,“游”字是这么解释的:

    旌旗之流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旌旗末端的旖旎流苏。

    在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里,是这么说的:

    游,旌旗之流也。流宋刊本皆同。集韵,類篇乃作旒。俗字耳。旗之游如水之流。故得偁流也。大常十有二游。旂九游。旟七游。旗六游。旐四游。周禮。王建大常。十有二游。上公建旂。九游。侯伯七游。子男五游。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其游各視其命之數。禮緯含文嘉云。天子之旗九仞十二旒曳地。諸侯七仞九旒齊軫。卿大夫五仞七旒齊較。士三仞五旒齊首。皆不言其命數。未可信。旗之正幅爲縿。游則屬焉。節服氏。六人維王之大常。注。王旌十二旒。㒳㒳以縷綴連。旁三人持之。然則旗之制。游屬於㒳旁。十二游者,一旁六游。九游,則㒳旁一四一五。巳下可知也。曳地,齊軫皆謂游。其正幅之長。爾雅曰。旐長㝷。餘未聞。游亦曰旓。楊雄賦有此字。大人賦作髾游。周禮省作斿。引伸爲凡垂流之偁。如弁師說冕弁之斿是。又引伸爲出游,嬉游。俗作遊。从㫃。汓聲。以周切。三部。此字省作斿。俗作旒。集韵云。斿亦作㫍。按此說必有據。上文㫍篆與此同義。而居非其次。當移此下。正之曰。游或作㫍。

    字源变化

    据康熙字典记载,

    《巳集上》《水字部》 ·游

    〔古文〕汓《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音猷。水名。

    《水经注》淮水於淮浦县枝分,北为游水。 又浮行也。《尔雅·释水》顺流而下曰遡游。《诗·秦风》遡游从之。

    又《周礼·天官》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注》游,离宫也。

    又《管子·首宪篇》分理以为十游,游为之宗。

    又《尚书·考灵曜》地有四游,常动而人不知。 又玩物适情之意。

    《礼·少仪》士依於德,游於艺。 又闲旷也。《礼·王制》无游民。 又自适貌。《诗·小雅》愼尔优游。 又枝叶扶疏貌。

    《诗·郑风》隰有游龙。《传》龙红草也。《笺》游,犹放纵也。言红草放纵枝叶于隰中。 又《集韵》徐由切,音囚。义同。

    又《集韵》《正韵》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左传·桓二年》鞶厉游缨。 又九游,星也。

    《史记·天官书》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 又《韵补》叶延知切,音移。《司马相如·上林赋》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後道游。

    又叶衣虚切,音於。《万震南州异物志赞》合浦之人,习水善游。上视层潭,如猿仰株。*考证:〔《礼·少仪》少依于德,游於艺。〕 谨照原文少改士。于改於。

    “游”的本意:旗子边缘的流苏或锯齿状饰品后,被假借为表凫水之意的“yóu”,兼有两重意思。

    在传统用法上,一般和水有关的词,比如“游泳”、“上游”等用“游”,其它的用另一个遊。

    1956年公布简化字,将“遊”与“游”进行合并,将本来意义明确的“遊”的意义全部加到“游”上,才有了现在常用的“游”。

    其篆书更形象的表达了游的字义。

    现在,游的意思有以下几种:

    1、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泳。~水。

     2、不固定:~资。~走。~牧。~行。~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

    3、~击。~弋。~离。~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4、河流的一段:上~。中~。下~。

     5、交往,来往:交~。

    6、从容地行走:周~。~历。~逛。~兴(xìnɡ)。~记。~说(shuì)。~山玩水。

    7、姓。

    #作业L04E51

    好中文的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字的字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ci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