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先生的《语文和文学之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好的文学教育应该是先阅读,然后才是分析。
我把他这句话作此理解:文学教育应该是先由阅读产生兴趣,再由兴趣深入去理解其中的韵味。
那么矛盾又来了,如果不理解,又怎么会对文学产生兴趣呢?
随后我又把这个问题细化引申了一下,理解和兴趣,对于阅读来说哪一个更重要呢?
我的倾向是兴趣更重要,理解是其次。
我爱好历史地理类的书籍,因此每在图书馆或在网络上看到相关的文章都会点进去翻看一番。
碰到有些不确定的地方,也会去查找搜寻资料,若发现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则会高兴个好半天。
这就像男女初次见面,若对方引起了你的兴趣,则会好好探寻了解;若无兴致,则还是如陌路一般。
这也是我爱好钻研历史地理喜欢研究历史地理的原因,即使阅读历史书在别人看来很是枯燥,我却沉迷其中。
因此兴趣是第一位。
兴趣到了之后,理解一本书时,你就会带着兴趣去理解。
研究这本书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它的人物刻画,它的事件发展里程。
如果你对刚刚完成的阅读很有兴趣,那么你在分析这部作品时也会很有兴趣;如果阅读时没有兴趣,再来分析时会有兴趣吗?
这就好比时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互有好感之后的约会,如果两个人互相讨厌的话,当然也可以约会,但肯定是被逼迫的,可以想象这样的约会又多么可怕。
的确是这样,绝大多数的情侣在一起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才有了最初走在一起的原由。
阅读是美好的约会,当约会的两个人敞开心扉之后也就意味着他们相爱了。
所以当你在欣赏一部作品的时候,这部作品也在欣赏你,因为作品向你敞开了,你也想作品敞开了。
微信公众号:夜启澜晨 简书:夜启澜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