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读书识字”计划的第08篇,感谢你的关注。
秦统一六国,秦王始称“皇帝”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办了这么大事的秦始皇,有点膨胀也是理所应当的,因此就有了关于诸如“焚书坑儒”“造阿房宫”“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修陵墓”等大手笔。
今日读书:吕思勉——《秦汉史》
近日读吕思勉先生的《秦汉史》,书中详尽引用了关于秦人的“淫侈”。从一个方面让我们看到了,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到底有多膨胀。
01世界这么大,朕要去看看
天下统一之后
秦始皇首先想到的
就是要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走一走比较大的城市
比如
这位始皇帝特别热衷于爬山
鸡头山、笄头山、邹峄山
泰山、成山、之罘(fú)山
琅邪山、霍山、会稽山
不光要游玩
还要在山上立石、题字、祭祀
“立石刻颂秦德”
其实也好理解
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出去旅游
每到一个景点
就录个vlog,打个卡啥的
可惜啊
祖国的山河实在太辽阔
在没有飞机高铁动车高速公路的情况下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旅途还没结束
人生就已经结束了
真·人死了山没爬完
02朕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事业成功了
统一了全天下
秦始皇就琢磨自己不是一般人了
天底下所有的人、事、物
甚至神神鬼鬼的
也都得按照他的意思来
稍不如意
那火气“腾”家伙就上来了
谁劝也不好使
谁的面子也不给
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浮江之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三十六年(前211),有坠星下东郡,(今河北濮阳县。)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尤其是
秦始皇被使韩终、卢生等人的
保健品诈骗团伙骗了之后
更是恼羞成怒
一生气
坑杀了460多名术士
后人讹传为“坑儒”
大儿子公子扶苏为此事出来劝谏
也被一顿臭骂
放逐到了上郡和蒙恬一起守边疆
总而言之一句话
大哥生起气来
别说神仙也拦不住
就算是神仙也照干不误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03像爱生命一样爱房子
大哥所谓的“淫侈”
其实出发点只是想
改善一下住房条件而已
结果没想到
一出手就几乎顺便把整个咸阳给开发了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
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或作郦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
本来秦始皇想着
如果徐福等人能够到蓬莱岛求来仙丹
自己就能长生不老永享富贵了
后来修仙梦破灭之后
大哥不得不开始转变思想
既然死不可避免
那就要避免死后生活水平下降
尤其是居住水平
修陵墓、造兵马俑
所有吃的用的住的玩的
都要和活的时候一模一样
秦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旌旗不桡。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死葬乎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彻三泉,合采金石治。铜锢其内,桼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汉书·本传》
可是
就是这样一个
看似极其幼稚、极其膨胀
充满了暴发户铜臭味
和独裁者血腥味的想法
居然在2000多年后
变成了人类文明的一个奇迹
你说上哪说理去
今日识字:膨、胀、脝
今天的识字内容比较简单
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
字源字形音韵啥的
“膨”、“胀”、“脝”
其实意思都差不多
都是体积、数量或长度的增加
《康熙字典》中,膨就解释为“胀也”
而“胀”,音帳。腹满也
“脝”则只与膨连用
“膨脝,腹满貌。”
这仨字翻来覆去的解释
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膨胀的本意就是
吃饱了撑的
这么一看
这个词用在秦始皇身上
还真是合适呢
本期内容就到这了,感谢你的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