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硬读《随园诗话》
硬读《随园诗话》(448)

硬读《随园诗话》(448)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01-29 21:02 被阅读0次

卷十五(一四) 【原书卷十五·四五】

世传苏小妹之说,按《墨庄漫录》云:“延安夫人苏氏,有词行世,或以为东坡女弟适柳子玉者所作。”《菊坡丛话》云:“老苏之女幼而好学,嫁其母兄潜之子之才。先生作诗曰:‘汝母之兄汝伯舅,求以厥子来结姻。乡人婚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考二书所言,东坡止有二妹;一适柳,一适程也。今俗传为秦少游之妻,误矣!或云:“今所传苏小妹之诗句对语,见宋林坤诚斋杂记》,原属不根之论。犹之世传甘罗为秦相。”按《国策》:“甘罗年十二,为少庶子,请张卿相燕。又事吕不韦,以说赵功,封上卿。”并无为秦相之说。然《仪礼疏》亦云;“甘罗十二相秦。”则以讹传讹久矣。

《墨庄漫录》,北宋张邦基(生卒年不详)著。《墨庄漫录》十卷,宋代书目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收于子部杂家类。《宋诗纪事》称引其文达三十八条。是书多记杂事,兼及考证,尤留意于诗文词的评论及记载,较多地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文学史资料,其辨杜、韩、苏、黄诸家诗,多有见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许为“宋人说部之可观者”。

柳瑾,(?—1077?),字子玉,丹徒(今属江苏)人(《苏轼诗集》卷六《次韵柳子玉见寄》注)。宋仁宗庆厉二年(1042年)进士(《临川文集》卷二一《次韵酬子玉同年》)。曾以秘书丞判大名知录(《宛陵集》卷二二《柳秘丞赴大名知录》)。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谪官寿春,旋提举舒州灵仙观。约卒于熙宁十年(《苏轼诗集》卷一一《送柳子玉赴灵仙》查慎行注)。据说是苏东坡的妹夫。也有一说,柳子玉的儿子柳仲远娶了苏东坡的堂妹。

《菊坡丛话》·二十六卷。明·单宇撰。单宇,字时泰,号菊坡,临川人。正统己未进士,官侯官县知县。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采古今论文之语,编次成帙,分二十六门。凡论诗者二十四卷,论四六者一卷,论乐府者一卷。所采自乐府古词以下,宋人居多。元人如萨都剌等,亦间引及,然寥寥无几。其人铮铮,而於论诗不甚当行。是编大旨欲配胡仔之书(指胡仔著《苕溪渔隐丛话》),故仍以丛话为名。然采摭不及其博。又仔书多论文,此书多记事,仔书多考证,此书但抄撮旧文。

程之才,字正辅,北宋眉州眉山(四川眉山市)人。程之才的母亲是成国太夫人,他是程氏(苏轼母亲)之侄。因此程之才是苏轼的表兄,也是苏轼的姐夫。苏轼的姐姐八娘比苏轼大一岁,而程之才又比八娘大一岁,因此程之才大约生于1035年,他的卒年不详。苏轼的姐姐八娘自幼饱读诗书,能诗善文。16岁时(1050年)嫁给表兄程之才。但是八娘嫁到程家以后,公婆一直不喜欢她,经常虐待她。第二年,八娘产下一子并因此身患重病,而程家却不给她治病,父母只好把她接回娘家诊治,病情刚刚好转,公婆却兴师问罪,责备八娘不尽媳妇孝道,并抢去她的婴儿,以致八娘伤心不已,旧病复发,1052年含恨而死。苏轼的父亲宣布与程家断绝关系,从此两家成为仇家。程之才后来在仁宗嘉祐年间中进士。其后,苏轼和程之才虽同朝为官,却形同陌路,不相往来。宋哲宗亲政之后,改元绍圣,章敦(章惇)拜相,将昔日好友、今日仇敌苏轼贬逐岭南惠州。为达到杀害苏轼的目的,选派与苏轼父子有宿怨的程之才为广南东路提刑,要他利用职权到辖区惠州逼害苏轼。苏轼在无可奈何之下,请广东程乡县令侯晋叔先就近在广州探询程之才的心思。结果,出人意料之外,程之才有心利用此次机会化解两家数十年来的心结。苏轼与程之才得以恢复交往,书信往来不绝。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妻子为徐文美。北宋婉约派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学者称为淮海居士。

林坤,字载卿。元代人。《诚斋杂记》的作者。颜(指门框上的匾额)所居曰诚斋,故书称《诚斋杂记》。此元代笔记类作品。摘抄于唐、宋小说。内容杂乱,均无出处。

不根之论,汉语成语。意思是指没有根据的言论。出自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甘罗,(约公元前256年—?),战国末期下蔡(今颍上县甘罗乡)人。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便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任其少庶子。甘罗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甘罗因功得到秦王政(后来的秦始皇)赐任上卿(相当于丞相)、封赏田地、房宅。其后事迹史籍无载。

上卿,汉语词汇。释义:1、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2、泛指朝廷大臣。

《仪礼疏》50卷。唐贾公彦撰。《仪礼》乃是东周时期士阶层礼制的记录,其中也包含一些从更古的是其继承下来的礼制。汉时,高堂生传《仪礼》,汉宣帝时,以戴德、戴圣、庆普三家所传习的《礼经》立于学官,当时属今文经。不久在鲁境又出现《礼古经》,其除有十七篇外,多“逸礼”三十九篇,但未传下。今文经传至西汉末,有戴德、戴圣、刘向三个篇次不同的本子。汉末郑玄用刘向按尊卑吉凶次序编排之本作注,并记明今古文之异同。今只有此本传世。该书至晋代始称《仪礼》。当时门阀为宗法需要,为之义疏者有沈重,见於《北史》;又有无名氏二家,见于《隋志》:然皆不传。唐贾公彦根据齐黄庆、隋李孟惁两家之疏,定为今本。从署名来看,似乎并不是像《周礼疏》那样奉敕编集的,而是贾公彦及其同好者等为之。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苏小妹的故事流传甚广。但袁枚并不盲从,而是对此作了一番考证。结论是,苏小妹的故事是以讹传讹。不过,他认为苏东坡有两个妹妹的说法也是错误的。苏东坡没有妹妹,只有一个姐姐,在出嫁后不久就去世了。诗话中引用的诗也不是苏东坡写的,而是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所写。

相关文章

  • 硬读《随园诗话》(448)

    卷十五(一四) 【原书卷十五·四五】世传苏小妹之说,按《墨庄漫录》云:“延安夫人苏氏,有词行世,或以为东坡女弟适柳...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闲读《随园诗话》(448)

    【原书补遗卷七·四二】吴兰雪《瞻园坐月》云:“林塘幽绝似山家,坐转阑阴月未斜。仙鹤一双都睡着,冷香吹遍绿梅花。”徐...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44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jb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