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礼记》的现代价值 -----学习《礼记.曲礼》的几点体会

《礼记》的现代价值 -----学习《礼记.曲礼》的几点体会

作者: 南阿苏 | 来源:发表于2021-04-27 23:48 被阅读0次

《礼记》共有49篇,具有丰富的中国史料和中国文化的本源,其内容对后世有积极的作用,学习《礼记》可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儒家思想及中国哲学,从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融会贯通,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和个人修养。于是我根据每一次的学习和所做的笔记,归纳出点滴学习体会和人生感悟。

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中的这番话,读起来心头很热,自然会涌起对过往人与事处理的不妥、莽撞,有丝丝的后悔。

现实生活中要做到对于自己很近的贤者,你能做到畏而爱之,是很容易的的事,他可能是你的师长,也可能是你的同辈,狎而敬之。但要做到因为爱一个人更要知道其缺点,不要因为憎恨一个人而没有看到其的优点。如果这样的话,你就可能会陷入那种“以己心之爱憎,诬人之善恶也。”

每个人身处社会不同地方,都会遇到贤人、达人和看不惯的人,于是就自然有了所谓朋友、非朋友。如何保持良好的修养,能够与各种人打交道,这就成了到社会上所要掌握的一门艺术了。而《礼记.曲礼》中这段论述,就是高度概括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如何认识人的细微之处,可以警示你,提示你如何把握好正确判别事物和如何处理好人际交往中的人与人关系。

就在我涉世不久,受当时“学习雷锋”影响,曾经有过极端,过于追求“爱憎分明”,结果做很多事都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就是对待问题绝对化,也就是不善于发现自己看不惯的人身上的优点,这样就造成片面性,不仅给自己带来麻烦,也给工作到来影响。

后来经过岁月的锤炼,再深一步看问题,观察人的时候,才悟到这个“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的道理。尤其在企业做领导时,一定要避免把人看死的问题,要发现他身上的长处,使用时要“扬起长,避其短”。于是原本自己看不惯的员工,有的日后成为公司骨干,也有的成了很好的业务尖子。

这里再举一个我小时候的例子,当时在中学二年级时,由于担任班干部,难免有得罪同学之处,恰好在那时正值学校推选“五好学生”,我想这次很难被选上了,不料事后班主任私下告诉我,在推选座谈会上,那些平时对我有意见的同学一致推选我,还说了我一大堆优点。此时学《礼记》,才明白那个时候我的同学已懂“憎而知其善”的道理了。

二、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遷。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毋有”。

当我读到《礼记》中这句话,非常感慨,尤其长期在国企工作中,经常接受“警钟长鸣”的教育。同时打小就受到父亲的不能忘本的教育和“三老四严”的教育。因此读到《礼记》中的这句话,虽是深奥的人生哲学,但也是刻骨铭心,理解起来也并不难。

虽然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过去,而《礼记》中的人生哲理仍然在现代社会折射出新的光芒。古人劝告,在财物面前不要去苟且多的,在遇到危难时不要苟且逃生。 虽然这是很高尚的要求,但你遇到时,不苟且也是很难的,尤其在现代社会里,面对如此多的诱惑,确实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所以自我学习和接受教育是很重要的。

由于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长期从事企业的经营工作,几乎每年都有各种财务检查和审计,我记忆最深的是2006年,为了获得来自集团公司的离任审计结果,甚至放弃了一次很好的跳槽机会,原来离任审计一般二个月就可以出结果的,而我的审计结果不知何原因,竞然拖到次年的4月,最终离任审计通过了。

之所以在中国经济发展时期,出现“贪官污吏”问题,除了制度有缺陷外,就是教育不到位,选人用人失当,以致一些有权的人面对金钱诱惑,经受不住考验,结果成为“阶下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内打老虎,一些高级领导干部落马,真是惊心动魄,也影响了党的威信。作为曾经担任过纪委工作的我,今天重温《礼记》中的“临财勿苟得”古语,心中感悟良多,曾经处理过的那些违纪事例和案子的情景历历在目。

三、“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毋有”。

纷争的事,不求胜,不居功,不要求多干自己“份”的事。同时对拿不准的事,对看明白的事,不要显摆自己,而是要让你周围的人一起看明白。如果不是这样做,就会伤智,这样你的德行和你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显然,这是古人对君子的行为要求,做不到就会伤义、伤智。而做到也是作为君子的基本素养,不足为奇。古人如此,现代人亦如此。

无论是在一个单位,或在一个团体,面对有疑问的事情很多,有时顺手处理了,也就做好了,但一旦有问题就会出现追责的问题,不好把握。

古人的方法就很智慧,特别强调在遇到纷争的事,不能自己全部包揽,这样就可能会居功,要把过归自己,把胜归别人,所以要适可而止。另外强调对共有的东西,在分的时候,不能求多得,否则就是贪。因此要慎重对待,不得有求多的念头。

四、总结

我从上述三个方面,把学习《礼记.曲礼》做了归纳,对我处理身边发生的事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其思想深度不亚于我们现在对事物认识的观念。学习后初步得出以下的原则。

一是要守正,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其实是很难得。十年前我曾经在一次学佛学的游学中,提出过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持五戒,其中戒妄语,听起来是很容易做到的,实际上是最难做到的,因为在每时每刻你都会面临这个问题,稍不留神,就会妄语连篇,更可怕的事自己妄语了,还没有一点感觉。有时我很佩服我遇到过的前辈和一些同辈,非常注意个人修养,正直而又始终如一。

二是面对危机和困难,能正视困难,坚定信念,具有为之牺牲的勇气。要具有这种品质是很难得,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是一种逃脱,一种自我圆说。2016年,我在日本熊本遇到大地震,且在震中心地带,一行20位朋友被围困在南阿苏山的地狱温泉旅馆,此时我们不仅亲眼目睹日本民众在危机时如何处理这场灾难全过程,也看到我周围的一些朋友如何面对现实,共同克服困难的同舟共济精神,终于化险为夷。虽然当时我们临时组织了三人小组,我被选为选为其中一员,临危不惧,尽了自己的责任,当脱离危险时,我们兴奋不已,从此结下这段患难之交。

三是学会辩证看问题,不要绝对化。读《礼记.曲礼》最大的体会就是通过逐字逐句的朗读,感到警句很多,充满哲理,而且不时会让你心底透彻。例如“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这句话就是对立统一,爱和恶,憎和善,一正一反,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记得有一年,我读过佛学《无义量经》,其中有一篇“慈悲观”,有一句话,“愿你的恶人健康、幸福、平安”,当时不解,问老师,老师笑笑说,看来你还没有放下,心里有执念。我当时确实不解。而今天读到这句,再回想当时与老师的对话,心中就豁然了。

                                                                                                                                  2021年4月27日

相关文章

  • 《礼记》的现代价值 -----学习《礼记.曲礼》的几点体会

    《礼记》共有49篇,具有丰富的中国史料和中国文化的本源,其内容对后世有积极的作用,学习《礼记》可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

  • 《四书五经》之精华(七)

    《礼记》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

  • 曲礼上-礼记

    曲礼上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

  • 读《礼记 曲礼上第一》体会

    星期日晚上的读经被莞师姐改成了《礼记》,这种遍地开花、频率被拉得越来越长的读书风格,也算是心学工夫团读经的一大特色...

  • 成人礼——女子的笄礼

    女子的笄礼 笄礼俗称“上头”“上头礼”。笄礼是古代女子成年的仪式。《礼记·曲礼上》云:...

  • 《礼记·曲礼下》4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

  • 《礼记·曲礼下》5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庶人僬僬。 天子的神态要庄重深邃,诸侯的神态要盛大端庄,大夫的神态要恭敬庄严...

  • 《礼记·曲礼下》2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倒策侧龟于君前,有诛。龟策、几杖、席盖、重素、袗絺绤,不入公门。苞屦、扱衽、厌冠,不入公门。...

  • 《礼记·曲礼下》3

    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麑卵。岁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大夫不食粱,士饮...

  • 《礼记·曲礼下》6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 天子祭天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记》的现代价值 -----学习《礼记.曲礼》的几点体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jm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