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学了武志红心理学课程之中的一课,《从粘稠到清爽》,讲的是与原生家庭分离的问题。
在六个月以前,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是粘稠在一起的,之后就逐步转为清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一次一次的分离。一次次的分离,有可能是从有情到无情,拒接分离,老是粘在一起,对父母与孩子都是弊大于利的。
我们培养一个孩子,当然希望他生活得健康、幸福。但是为人父母之后,孩子小时候对我们无比的依恋与崇拜,让我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很伟大。至少在孩子的眼中无法替代,无比伟大。
当孩子渐渐长大,逐渐成长之后,父母的作用就相对弱化了。还会让孩子觉得失望,你们还是我曾经无所不能的父母吗?如果我们不想从以前在孩子心中的高光时刻走出来,就会觉得孩子变了,变得不听话了,不服从管教了。
殊不知,孩子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孩子了,在成长中,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迫切希望脱离父母的怀抱,希望通过努力与拼搏,变得更加优秀,更加独立,可以自由成长,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掌控自己的未来。如果父母还不改变观念与做法,就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这时候我们最明智的选择,不是牢牢地抓住着孩子,而是理智地放手,允许他们做自己,让他尽情地去挑战,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大多数的家庭,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不愿意与孩子分离。他们习惯与孩子的依恋与尊重,不愿意失去这种感觉。
也许我们并不成功,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只有在孩子面前,我们是那么地理直气壮。自以为对孩子做到了尽职尽责,竭尽全力,是相对成功的父母。
其实,我们都是没有经过实习,非常勉强地做了父母。育儿难,育己更难。人生,就是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学习的过程。既然我们有缘成为父子(母子),就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不如,我们不去教育,不去评判,不分对错,只是相互陪伴,一起试探着去找寻生命的价值。
承认自己的平凡没有什么不好。平凡自有平凡的价值,至少我们还可以过好自己的日子,承担起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职责。也许这就是我们对社会的作用。
不要把我们的价值感建立在虚无的全能自恋之上。孩子总会超越我们很多很多,我们即使不停奔跑也赶不上他们前进的速度。这就是现实,他要想去的远方,也许你永远都无法企及。
当孩子慢慢长大,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学会分离,不要过于享受孩子的依恋。我们不妨冷酷一点,无情一点,让他学会独立自主,让他体验到,他不必依赖于任何人,包括父母。即使一个人,他也可以很好地活下去。
爱,不是羁绊,不是阻碍,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当爱变得粘稠时,我们就应该及时分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