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凡凡,5虚岁,男孩
凡凡妈妈来自北方,嫁到南方小镇,不久生下凡凡。但爸爸妈妈在孩子不满周岁时就开始常因为婆媳问题争吵,妈妈常常对凡凡表达“离婚”“不要你”的想法,但内心又很放不下孩子,不断指责奶奶的强势,爸爸的不作为。
而孩子的表现更是让妈妈抓狂。
1、凡凡出门就要腻在妈妈身边,即使有再好玩的玩具,也不离开妈妈。
2、在妈妈可见的范围内,凡凡总爱捣蛋。一会打翻水杯,一会发出怪叫。
3、如果和其他孩子起了冲突,凡凡会抬手就打,妈妈严厉批评,也拒绝道歉,直到妈妈动手打他。
4、凡凡的生活习惯很糟糕,常常在家里也随地大小便,妈妈的做法常常是奔溃不管或打一顿,凡凡会立刻说“我错了”,下次却还是再犯。
分析:
案例中家庭关系存在着激烈的婆媳斗争。由于凡凡的到来,婆媳关系恶化,大家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思想观念的不同,导致很多问题存在,这是大部分家庭都会有的情况,这其实也是一种权利斗争,斗争不会终结,只能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我们需要降低自己的期望,不用对错去理论,而用更好的方式去对待,客观一点,科学一点,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会对孩子更好一点。
凡凡出门就要腻歪在妈妈身边,这表现出凡凡极度的缺乏安全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因为妈妈在凡凡0-1周岁时经常对他表达“妈妈不要你”“离婚”的想法,而0-1岁正是婴儿处于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阶段“三无时期”,这个时期主要靠父母无条件的爱,维护照顾孩子环境的稳定性来解决这对矛盾体。
在妈妈可见范围内总是爱捣蛋,这表现出凡凡在寻求妈妈的关注。关注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全部,凡凡小时候父母无条件的爱没有得到满足,随着凡凡的长大,也会一直寻求父母的关注,确保父母是爱自己的,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爱他的,他才会快乐。
跟其他孩子在一起时起冲突,凡凡会抬手打人,妈妈严厉批评,凡凡也不跟其他孩子道歉,直到妈妈打他,才肯道歉,可以看出妈妈是用打来解决问题的,那凡凡跟其他孩子起冲突时也会学着妈妈用打来解决问题,这说明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问题最终都能归结到父母身上。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取的力量大部分都是人格力量,父母人格上的弱点都会在孩子这面镜子上展露无遗,在家庭里,如果能真正勇敢的面对自己真实的一面,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家庭关系从而才能够得到根本上的好转。
凡凡生活习惯很糟糕,随地大小便,妈妈常常崩溃不管或者打一顿,说明孩子的自主意识没有发展起来,妈妈没有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去养育孩子。我们需要科学方式养育孩子,将正确的东西让孩子勇于去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