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窮”這個詞有了新的解釋,扎心如下:
將來最需要的能力—社會影響力!雖然扎心,但是不無道理。你的父母一定從小教育你,要好好讀書,長大找一份薪水高且穩定的工作,最好是公務員之類的鐵飯碗。這裡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如果是這樣,真的一輩子就看到了頭。當然,我今天也不是要建議大家辭去穩定的工作,出來創業,只是我客觀的覺得穩定的8小時後工作有時後限制了我們的思維。
傳統社會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產是財富和權力,而未來社會裡個人最重要的資產則是影響力。這個理念現在越來越深入我的思想中,尤其是我們孩子的這一輩。5G來臨,社會的發展變化快到無法想像,我們孩子在社會上將面臨的會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我們還能用上一代的思想去教孩子這個時代的內容,來應對將來那個時代的變化嗎?NO!
影響力怎麼形成?第一靠寫作,第二靠演講。
自從微信公眾號開始,有很多自由職業者開始寫作,通過寫作圈了一堆的粉。這就是強大的影響力,通過自己的寫作能力,展現了自己的價值觀,分享了自己的理念,吸引了一群同頻的讀者,接著產生互動,思維的碰撞。這就是影響力。我的朋友在咖啡廳遇到一位外表其貌不揚的女生,曾經是全職主婦,後來通過堅持的寫作,成為了寫作達人,目前開始運營一些線上寫作課程,開始盈利了。我真心覺得這就是優秀的人兒,堅持地輸出,能夠影響一群人。
羅振宇在《奇葩說》中提到:職場,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是表達能力!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85%是靠他的人際溝通和演講能力。”大家一定也都聽過樊登老師講的《即興演講》《可複製的領導力》。大部分人一生中在數千人面前演講的機會並不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即興發表言論的時刻卻並不少見。有時後哪怕只是短短的3分鐘,都足以決定別人眼中的你。不可否認吧?演講的過程不單展現了你的外在,還輸出了內在,甚至有時後深深地影響到他人。
我曾經參加一個每年學費30萬左右的國際學校招生會,會上校長說了一個小故事。一名高考狀元申請國外的名校,面試提問:“你的目標是什麼?”他回答:“讀一個好學校,然後出來找一個好工作,有一個好家庭,幸福的生活。”其實這一點錯也沒有,甚至就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然而他最終被學校拒絕了,名校認為所謂的精英教育應該是培養出一個“極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人”,他能夠用自己的工作和付出去改變社會,影響眾人。
我是安妮,以上觀點也許不全對,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將來讀一個好書,有一個好的工作,一個好的家庭。然而他的思維方式裡一定要有社會影響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