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观点是生活中充满无奈和两难,不要只讲逻辑,也要考虑怎样更“合理”,有取有舍,这样才不纠结,也才能有愉快的人生。
生活不讲逻辑
大多数人都是按逻辑行事的,所以一般用不着顾问。他们真正需要顾问的时候就是逻辑不管用的时候,也就是出现了某种悖论、两难或矛盾的情况。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卡”住了,也就是陷入了“两难”境界。
这时顾问如果只妄图靠理性解决问题,是不太现实的。要是逻辑永远都管用,就没人需要顾问了,顾问永远要与矛盾为伍,所以温伯格在书中建议我们:不要理性,要合理。
这句话,让有些靠逻辑生存者感到无法接受,为什么一件事情可以没有理由?为什么可以不符合逻辑?为什么他对最理性的方案视而不见?为什么领导这么不公平?总而言之,他们非常在乎正确和公平。
但生活真的不讲逻辑。因为科学的前提,因果律本身严格来讲,也是不靠谱的。
英国哲学家波特兰.罗素有一个著名的农场主假说:
“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上午11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出现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早上11点,就有食物降临。 它在感恩节早晨向大家宣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早上11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他们都捉去杀了。”
所以你以为有困必有果,万事皆有规律,那可能是一种错觉。就算你看了一万遍太阳从东边出来,然后从西边落下,你怎么确定,百分之一万地确定明天还会是这样呢?比如万一今晚太阳被另外一个行星给撞了呢?
所以,如果我们以为的困果律都值得怀疑,这世界上想必有很多事情,不是靠科学逻辑就能搞明白了。当其他人被逻辑困住的时候,顾问还要讲逻辑,那真是自找难看了。
身为一名IT从业人士,我被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会修电脑......
但我确实修好了很多黑屏的电脑,我有一次只靠给远在杭州的朋友远程打电话指导,就把他的电脑顺利“复活”了。
我的绝招不是仔细分析哪个硬件、哪个软件导致了系统黑屏,那些太专业了,我其实根本不会......
我只会三把斧:“1)进入安全模式;2)启动电脑;3)关机再正常重启”。超过90%的情况下,如果这三步顺利走完,大部分黑屏电脑就可以恢复正常。
至于微软公司自己在安全模式启动时干了什么,自动纠正了哪些问题,鬼知道。反正我只知道这方法有效。
如果这三把斧头扔出去没效果,那我就只能坦白了:“我其实不会修,你赶紧去电脑城吧!”
只是万一我能修好,你别问我为什么能好。如果不能修好,也别问我为什么不行。生活就是这么不讲逻辑,要想笑着活下去,就得学会一笑而过:电脑修好了就好了,还得我解释清楚为什么好了?这太难为人了。而且万一这招不行,就再换一招儿呗,我哪里说得清楚为什么不行。
按温伯格的说法:生活太重要,所以不能太较真。
折中疗法
温伯格还认为生活不仅不讲逻辑,而且还要经常面临“两难”的矛盾取舍。
他在书里以跑步举例,如果有人让你跑得再快些,你可以答应下来,只要不需要跑很长的距离就好。或者,如果需要长距离选手,那你也可以跑得更远,只要愿意跑慢一些。但你不大可能找到一个既能跑得更快又能跑得更远的人,也没法让一个长跑运动员跑得很快。也就是说“提升一方面,就要牺牲另一方面。”他称这为“折中疗法”。
这个和咱们说的“想要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是两难是类似的。
“折中疗法”非常类似于经济学上的一个帕累托有效的概念。
帕累托有效(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Pareto Efficiency),它本意是指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要增加A的福利,必然会使得B的福利受损。简单来说:从此以后,非损人不能利己。就是一种无法两全的情况。
当然这里的效率并不意味着公平公正。比如:甲和乙两个人都喜欢吃苹果或蛋糕,现在正好有10块蛋糕,那两人无论怎么分配,都是帕累托有效的。
但假设甲和乙一起分10块蛋糕和10个苹果。甲喜欢吃蛋糕而乙喜欢吃苹果,同时,甲讨厌吃苹果而乙讨厌吃蛋糕。这种情形下,帕累托有效应当是这样:把10块蛋糕全部给甲,把10个苹果全部给乙。其他方法都使得至少一个人手里拿着自己不想吃的东西。
所以如果甲乙在现实中因为某些原因,没办法按喜欢来分配(达不成一致),那只能是折中取舍(拆东墙补西墙),这更符合生活常态。
比如我们经常说:工作和生活要平衡。你见过工作和生活时刻平衡的人吗?你工作努力了,家里的担子就放下了;女性忙于育儿,职场晋升就可能受影响了;
Intel的安迪格鲁夫曾经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乔布斯的成就固然让人钦羡,但他的臭脾气简直是世人皆知,你真的去和他一起工作,可也不一定能顶得住。
梁宁曾经讲过他与三个女人(布伦南、蒂娜和乔布斯的太太-劳伦•鲍威尔)的故事:
布伦南疾病缠身、穷困潦倒的时候来找他借钱,乔布斯当天回复说:“ 我不会被要挟 。”
蒂娜则直接拒绝乔布斯的求婚,她说:“爱上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种痛苦令人难以置信。”她也曾经在他们的卧室墙上写了一句话:“忽视是一种虐待。”
而乔布斯的太太,劳伦•鲍威尔也说:“他像激光那么专注,当他的光芒照耀到你身上,你就会沐浴着他的关爱。但是,当他的光芒转移到其他关注点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人生非常黑暗。”
从上面的描述你可以体会到乔布斯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这三个女人中,只有劳伦•鲍威尔能“降得住”乔布斯,或者说难听点,只有她“受得了”乔布斯。
劳伦陪了乔布斯27年,陪乔布斯度过了重返苹果前后的那段很艰难的时日,以及他与癌症作战的最后人生时光,继承了乔布斯100亿美元的遗产。
但如果我们不能接受生活的不如意,强求“两全其美”,生活恐怕没办法像我们期望的那么美好,折中是常态。
不可能三角
不仅在二维世界,如果当三个变量参与进来,也经常无法兼顾,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矛盾情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不可能三角”理论(Impossible trinity theory)。1999年,他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再如IT行业的项目管理金三角:时间、成本和功能(或时间、质量和资源),就经常是顾此失彼。
如果有两个变量要扯很大,那三角形的另外一个角肯定要变形,否则无法成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不可能三角”想说明的是——生活没有“完美”选项,毕竟如果一个完美的选择摆在面前,正常人早就选了,根本不需要纠结。
给我们的启发
以上种种矛盾对我们来讲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是矛盾无处不在,不要想当然,不要理想主义。如果客户对你的要求是:我要五彩斑斓的黑”,你要大着胆子回复说:“客户先生,不好意思,你只可以挑一样,两样我做不到”。
如果客户对你有四个要求:“多、快、好、省”,你要大着胆子回答客户:“可以的,可以的,这四个要求里每多满足一个,报价就翻一翻”。
这就是书里的“橙汁测试”法则:我们能做。这是所需的费用。
你在服务别人,或者需要别人服务时,都可以进行一下橙汁测试,不要有理想主义或者强迫症:允诺自己或别人没有丝毫付出,就想有所收获(因为那样会翻车)。
延伸阅读:《咨询的奥秘:寻求和提出建议的智慧》杰拉尔德·温伯格 Gerald M. Weinberg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