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虽然大学读的文科,也在从事着与文字有关联的工作。但毕竟不是哲学家,很多人生中的哲学问题,我在苦苦寻觅答案……越长大,越孤单。因此,爱上了阅读,爱上了码字,从读到的文字中寻找答案。
02.
今天读到下面文章顿悟:
砍柴君和他的文字,我关注已久。他是现实生活中的职业作家,简书平台上低调、沉稳的自由撰稿人。在网络平台颁奖典礼上,名气那么大的他,不及娱乐圈几个所谓小鲜肉的辨识度的感受,使他心里有很大落差,倍感失落。但,在上面这篇酒后碎碎念的文章中,欣喜的看到的开悟:
2020年1月21号,在武汉1月23日被封城之前,他与武汉的新冠病毒擦肩而过!更幸运的是,他本人和他所谓的医学意义上的“密切接触者”都与那可恶又令人闻风丧胆的新冠病毒“失之交臂”,他和他的家人们吉人天相,躲过一劫!劫后重生的他,所走过的有过的恐惧、忐忑心路历程,以及他在这场新冠疫情之后的人生感悟,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娓娓道来,很贴地气,引人共鸣,更引发人对一些人生话题更深的思考。
03.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2020年4月4日上午10时,举国哀悼。这是对在这场新冠病毒疫情中的牺牲英烈和逝世的同胞最隆重、最庄严的祭奠。当时,我跟我家二姐去看望我老妈,在返程的路上,我对二姐说:
“人活着,就是一口气儿。人生只在呼吸间!清明是老百姓上坟祭奠先辈的日子。我们还活着,但在武汉,得有多少家庭已被新冠病毒灭门,家里已无1人,他们的坟在哪里?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悄无声息的随风而逝,连个上坟的人恐怕都没有了……”
今天,在上面提到的砍柴君那篇文章中,他提及了4月4日,在武汉一家殡仪馆,一个10岁的小女孩儿,去领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骨灰盒。那个场景,以及那一下子失去至亲的小女孩儿今后怎样生活?她今后的人生岁月里,在童年的回忆中,会留下怎样刻骨铭心的伤痛,可想而知!
10岁啊,还是一个对“死亡”没有立体概念的懵懂年龄,这新冠病毒疫情却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把“死亡”这个令人恐惧、无奈也无法抗拒的内涵,撕给她看。
人为什么活着?
昨天看了一段上海复旦大学女教师陈果的《幸福人生》讲座。她的观点,我深深认同。
她说:“人生就两件事:一件是你要幸福的活着,一件是你要让别人幸福。”
对于2020年地球村的人们而言,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这个鼠年里最大的成功!
还活着,还比较健康的活着(国人很多人是亚健康状态的,包括我本人),就是幸福,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并让你的家人、同事、朋友,因为你的存在或你的帮助而获得幸福感,这也是一种幸福。
来这个尘世走一遭,健康的活着,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或你的帮助而感到愉悦、幸福,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这就是作为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吧。
04.何处是心乡?
叶落归根,故乡,是每个游子的根。身、心从故乡出发,再回到故乡终老,是最理想的人生落幕方式吧。
游子的故乡情节,大抵如此。我的故乡,却已回不去了。再回首,泪眼咪蒙:
父亲已不在,剩一个老妈,也风烛残年,且早已不在故乡居住,故乡那承载我童年记忆的老宅,也早已易主。再有机会偶然踏回故乡的土地,都是些陌生的新面孔,少小离家老大回,自己也变了模样,健在老邻居还能喊出我的乳名,可更多时候,我却记不起人家的姓氏名谁,甚至,想不起该怎样称呼人家,那一刻,是那样尴尬——我成了故乡的旅人、“游客”。心似浮萍,独自飘零……
回不去故乡的人,融不进故乡的人,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唯一可寻到的,生命的源头,就是那个给了自己生命、辛苦抚养我长大成人的老妈!
05.
懂得珍惜,才配拥有。学会珍惜,懂得感恩。珍惜家人、朋友的陪伴,感恩父母给了我生命,感恩我还亚健康的活着。把每一天当做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珍惜。
红尘禅语 旅行随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