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善良相聚
行医手记之——孩子便秘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吗?

行医手记之——孩子便秘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吗?

作者: 杨金社 | 来源:发表于2019-05-16 22:24 被阅读33次

    几乎每一个门诊,我都能遇到挂号看孩子便秘的家长。

    几乎每一个便秘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孩子拉的大便像羊粪一样,呈干的小颗粒状,而且都是几天才大便一次,平时孩子吃玩正常。有的孩子吃菜不多。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孩子便秘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不能定期(每24小时)排便,导致大肠中的大便水分,被进一步吸收,食物残渣停留的时间越长,水分被吸收的越多,就越干燥,排便就越困难,排便越困难,孩子就越不想排便,越不想排便,大便越排不出来,就会越干,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是系统动力学中的增强回路效应,只不过这种增强回路,导致的是排便越来越困难的结果。

    二是,蔬菜摄入不足,尤其是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不足,导致大便过粘,不容易排出,或排出一部分后不再排便,大便越聚越多,越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摄入的水分不足,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人体就会把已经运送到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中的食物残渣内的那一点点水分,都要极力吸收进体内,以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来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四是,其他情况下,也能引起便秘,比如,感冒发热的孩子,由于发热,引起孩子肠道功能的紊乱,引起便秘。不过,这个原因引起的便秘,等感冒痊愈以后,便秘症状,一般也就好了。

    知道了孩子便秘的常见原因以后,我再向你介绍一下大便的形成过程,和排便的机制,你就应该知道,该如何治疗或预防孩子的便秘了。

    我们先看一下大肠的功能。

    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大肠全长约1.5米,包括盲肠、结肠、回肠、阑尾和肛管五个部分。

    大肠,具有吸收水分和暂时储存粪便的功能。食物通过小肠吸收后,被推送进入大肠内,在大肠储存十小时左右,被大肠内的细菌,通过分解发酵和腐败作用,剩余的残渣会被推送到直肠,再到肛门。

    大肠,它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粪便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形成粪便,并排泄粪便。

    我们再看一下排便的生理机制。

    人体的排便过程,是一种神经反射运动,引起人体排便反射的中枢有骶髓排便中枢(低级中枢)和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两部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控制作用。

    一般情况下,当成人直肠内存有大约100ml的粪便时(儿童要比这个量少),就可以产生便意;当直肠内容物达到约300ml时,就会产生非排便不可的强烈便意。

    排便产生的冲动过程大致如下:粪便进入直肠时,对直肠的冲胀作用,间接地刺激了直肠末端的压力感受器,然后传入冲动就会沿着骶神经和腹下神经的传入纤维,传到排便中枢;排便中枢发出的冲动,就会沿着盆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支传出,引起降结肠、乙状结肠以及直肠收缩,此时,肛门内括约肌反射性地松弛。同时,骶髓中枢经骶神经和阴部神经传出的冲动,使肛门外括约肌松弛,肛门直肠形成漏斗状,一旦条件允许,粪便即可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排便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进行的,即直肠的冲胀,在传入骶髓中枢的同时,还要上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并引起便意。大脑皮层下传的指令,一方面可以加强骶髓排便中枢的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意识地使腹部内压增高,促进排便。

    但如果排便环境不允许,比如孩子在上课或逛商店等,或者有意中断排便,比如,玩耍顾不得排便等,大脑皮层下传的冲动,就可以抑制骶髓排便中枢的活动,使外括约肌收缩加强,内括约肌被动地得到压迫,直肠反射性地扩张,粪便“逆回”直肠,便意逐渐消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便可以被“憋回”的原因所在。

    了解了这两个生理功能,你也许就明白了,我为什么说,孩子便秘不完全是一个医学问题,可能是一个教育和喂养(教养)的问题了。

    知道了这些道理,预防和治疗孩子的便秘,就显得很简单了,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至少每天排便一次。这样,可以让排便活动形成强烈的反射,到时候,就需要排便,不排便,会感觉难受。

    二是,要多饮水,以保持体内水分的足够,大肠就会减少对水分的吸收,大便就不会那么干燥。

    三是,多吃水果蔬菜,使大便不至于过粘,而有利于排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医手记之——孩子便秘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pw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