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微信响了好几下,朋友在向我们寻求建议,他在纠结要不要辞掉临聘老师的工作。
问为什么突然有这种想法,说工资实在太低,虽然确实有带薪寒暑假,但是每月到手两千多的工资真的太少。如今他得知如果想要考编,就必须是师范专业毕业的,然而他并不是,也就是说他会有更长一段时间停留在这个经济水平。
现在他的生活质量已经远不及进学校前自己带学生开设课外辅导班时那么好了,想过想要的生活有点吃力了。
想当初,朋友也是费了蛮多时间和精力才考进去的。本想着熬完一段时间,只要努力还会有往上走的可能。可如今一条专业限定,让他本想安稳待学校的心动摇了。
而另一边,有培训机构发出邀请,说是做教育咨询,待遇上面比现在的工资高了好几倍,如果这边离职,可以马上到那边去的。
一边是有五险一金,受人尊敬的老师,学校这个地方也是长辈们眼里的香饽饽。但另一边,就不那样让人熟悉且觉得稳重踏实了,可人家能给的确是更好的物质条件。
经过一番讨论,最后问是想追求稳定还是更想要赚钱,而她心之所向貌似是后者,后者的话,应该外面的世界更合适吧。
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喜欢花田李下,有人热爱繁花似锦。有对错吗?我想没有,只有适不适合。
有些人,内心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它可能是某个职业,可能是一座大房子,可能是某个哪个为之神往的风景胜地,亦或者离开就牵肠挂肚的某个人。
于是,这些人有些在寸土寸金的北上广,即使工资很低,即使房租很高,他们依旧愿意留下来,因为熬过了这些年,可能高薪的会是自己,再好的房子自己也有能力住得上,内心埋藏的梦想也触手可及。
这些人,有些经过奋斗已达到某个高度,只是他们没有想过停歇,他们坚信,更远的地方可以有更好的风景,人生就该努力向上,挑战尽可能多的可能性。
也有一群人,不曾离开或走了又回到自己三四线城市的家乡,虽然拿着三千左右的工资,但在这个不大且悠闲的地方,天黑有灯,下雨有伞,不远的地方有亲人相伴就很知足。
这群人,有些甚至有着高学历,在某个领域研究造诣很高,甚至有漂洋过海到了很远的地方。只是,再远的旅途终究没有归家时的美,眼前的风景就很好。
或许有很多人会为他们觉得可惜,只是他们的高学识高见解,已经转换成了豁达的心态,即使洗手做羹汤,每日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相伴也怡然自得。同时,博学过的他们虽然身在厨房,卸下围裙,也有上厅的从容淡定。
我想,能给予家人最贴心的照料,这一种温馨是不能被其他东西所替代的,安稳一生,对他们来说,便是最好。
所以,不同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思索,相同的环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当现实与理想严重不匹配时,内心总会在烦恼时撩动着自己,让自己开始设想各种如果。
有学者研究,访问临终老人,问其生前最后悔的事,通过调查发现,排名第一的是许多人感觉没有去做想做的事,没有为自己真正活过。
因此每个人内心都藏有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示于人前。
既然这样,何不试试,哪怕最后没有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已经没有如果了,以往的经历至少能换回安心喜乐。
我想,安逸的生活困不住一颗动荡的心,何不放他出去驰骋。想做采菊人了,何不就此在田园里歇歇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