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我家小文子考得还不错,考了个全班第二,语文单科还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呢。
小妹自然是心情大好,可我还是提醒她不能太放松了。小文子更是肆无忌惮了,每天睁眼不是手机,就是平板,好不容易想起写个作业,还得平板放个音乐伺候。
今天下午写作业时,小文子照旧是左边作业,右边平板,音乐放得轰响。
“小文子,写作业就认真写,要听音乐就别写作业,你这样怎么写得好作业。”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了她。
“没事的,姨妈,听音乐不会影响我学习的,你看我不照样考了个全班第二呀。”小文子得意地说到。
我也没再接话,我知道如果我把注意力放在她说话的语意上,纠结于她表达的表面细节,跟她刚事实、刚道理、刚逻辑,陷入语意的缠斗,这其实一点都没用,这个时候的她是一点都听不进去的。
晚饭桌上,小文子又眉飞色舞地说着这次考试的事,以前和她成绩差不多的同学,这次都没她考的好,我听后淡淡地说了句:“姨妈又没考过第二名,体会不到你的感受。”这下小文子低着头吃饭,没做声了。我知道我的这句话起作用了。
其实任何一句话,都可以分成三个层面:语意、语旨和语效。语意,就是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 语旨,也就是说这句话的动机、目的、潜在意图。语效,也就是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在对方身上实现的效果。
人在听别人的话时,首先应该判断是语效,也就是,对方的言语会对自己造成多大的实质伤害?
紧接着就得判断第二点,语旨。对方到底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判断完了语效、语旨,最后才来看语意。小文子的不作声,我想她是明白了我的话的语旨。
明白了就很好了,我还是得安抚一下她的。于是我给自己洗脑30秒,告诉自己,我是爱小文子的,小文子也是聪明的孩子。然后,我带着笑意地说道:“虽然姨妈没考过第二名,但还是愿意听听你的感受的。”小文子这才眉开眼笑了。我释放出了最善意的语旨,从而达到和解的语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