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按照家乡的习俗是“初一不出门,初二拜新陵”。意思是初二只能去那些新近有丧事的亲朋家中拜会,否则无故上门会遭人厌弃的。得着这个空闲的一天,我带着妈妈去逛了一趟孔城老街。
在出发之前,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老街的历史名人,也好给妈妈讲解些历史典故,增添一番旅途的趣味。这一查真是出乎我意料,在我心中被奉为“民国侠女”的施剑翘,居然就是老街名人之一。
当年她刺杀孙传芳,潜入居士林,在众香客和佛祖面前为父报仇,随后慨然自首,公开宣布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时间舆论纷纷倒向施剑翘,刑期也由7年直到最后特赦释放,成为一段热血佳话。了解了这段历史,我对这趟古镇之旅更有兴致了。
从桐城市中心出发,车行不到一个小时,便到了孔城古镇。站在孔城老街的入口,可以清晰的看到闸门上写着“一甲”。不过“甲”的写法很是特别,下面的一笔不出头,看上去像是个就是个圆滚滚的“田”字。我琢磨半天,也猜不出这到底是什么字体,心想这大概是闸门上写字的间隙太小,那一竖想露头也露不出来吧。
因为孔城老街绵延数里,主要由一条主街和两条横街组成。大概是在以前为了方便居住区管理,在主街上设置了十甲,每一甲之间都有闸门隔开。所以我走在下面的时候,都能时不时看到“一田”、“二田”、“三田”......
老街的房屋是经典的徽派古建筑,青瓦白墙,房屋之间被瘦削的马头墙分割。两相印证,十甲的作用可能不只是行政管理,还有和马头墙一样的防火用途。城门失火尚且殃及池鱼,老街紧凑连绵,没有隔离防火的安全防范设施是万万不行的。
孔城隶属桐城,凡是桐城人持身份证都可以免门票进入观光。我原本以为古镇会像大理和丽江古城一样,人群摩肩接踵,到处充斥着音乐和宣传叫卖的声音,没想到只有零星不到二十个游客。大年初二,大部分的店面也没有开门,反而有了些冷清气氛。
老街没有商业街的那种旺盛人气,曾有人说这个被大力打造的旅游新区成了“鬼城”。但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老街,真正的古镇。追求经济利益和熙来攘往的人流,不妨建造一个万达广场。如果你想要看一看古镇最原生态的样子,就应该来孔城老街。
顺着一甲的门进入,有种要跨进迷宫的感觉。对我这样的路痴来说,统一样式的房屋和街道真的没法辨认方向。去游玩的当天天气特别好,冬季的天空晴朗无云,一片湛蓝。为了增加新年的喜庆气氛,管理人员在老街的上方牵上了一些五彩的纸风车。不得不说,管理人员还是独具匠心的,纸风车要比大红灯笼更加适合老街的景致。在天空映衬下相得益彰,显得静谧和安详。
相信很多人在小说中都了解了古宅的构造,什么西厢房东厢房,一进二进。但要在脑海中浮现一个具体的结构图还是有些困难。我就对这些空间位置有些晕乎,往往是一看而过。这次游历之后,算是有了大概的映像。
老街上有个清代官员的宅邸,因为人不多,我再也不用背络绎不绝涌入的游客挤得心烦,只能快速拍张照片走开。悠闲自在、仔仔细细地将宅邸逛了一遍。宅邸占地并不甚大,有种小家碧玉的精致,墙角院落也有文人喜爱的芭蕉等植物。想象着百年前这儿的门前车马和主人的诗酒风花,如今只有寥寥游人经过,只能感叹一句时光的无涯。
其实早在三国时期,孔城就是军事要地,相传吕蒙曾筑垒于此地,有“人烟开小聚,传说吕蒙城”之说。其后宋代李显忠曾败金兀术于此。去任何一处古镇观光,只要你触摸到一点历史的尾巴,便能感受到古镇上空千年的风云聚散。
我比较喜欢的歌手河图有一首好听的歌——《老酒街》,每次倾听,都会让人回想起过往的岁月,带着傍晚夕阳橘黄色的光,心头暖洋洋的。其中有一句唱道:“夕阳漫不经心走下酒坊,晚风路过陶坛吹散了酒香。”
我觉得这首歌勾勒的就是一副真正值得人怀念的老街画面:不需要人来人往,不需要车水马龙,不需要大喇叭高喝着进店观看,只要有几个坚守古老技艺的匠人,用匠心开着不是很大的作坊,三两顽童在墙壁发旧的商店柜台前买糖。
很庆幸的是,孔城老街就是这么一副画面。行过三甲,有几家手工作坊仍然开门,卖样式繁多的原生态零食。小时候念念不忘的糯米炸出的“泡泡糖”,芝麻花生糖,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门面后的院子就是生产地,天井上盖着透明玻璃,下面是木柴火驱动的机器,旁边生长着蕨草和花木。
后来游客逛的累了,全围到作坊前大袋小袋地购买。
按照顺序,从一甲走到十甲,就走到老街的出口处。我和妈妈觉得这种青石板路走起来按摩脚底很是舒服,于是原路返回至一甲,心满意足,打道回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