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间世》4~12

作者: 轩窗翰墨 | 来源:发表于2025-01-11 19:00 被阅读0次

原文

匠石之齐,至乎曲辕,见栎(lì)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累(jié) 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满(mán),以为柱则蠹(d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rǔ)将恶(wū) 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租(zhā)梨橘柚果蓏(luǒ)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pǒu)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  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gòu) 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誉之,不亦远乎?”

译文

有一个名叫石的木匠,前往齐国,到了曲辕,看见一棵被奉为社神的栎社树。这棵树的树荫可以遮蔽几千头牛,量一量树干有数百尺粗。树梢高达山头,树身数丈以上才分生枝干。枝干可以做成小船的就有十几根。观赏的人群挤得像市集一样,木匠却不瞧一眼,继续往前走。弟子仔细把这棵树看个够,然后赶上木匠说:“自从我拿起斧头,随老师学艺以来,未曾见过木材有这么好的。老师不肯看一眼,继续往前走,为什么呢?”木匠说:“算了,不要说它了!那是没有用的散木。用它做船会沉,做棺材很快就会腐烂,做器具很快就会毁坏,做门窗会流出汁液,做梁柱会生蛀虫。那是不成材的树木,没有一点用处,所以能够这么长寿。”

木匠回家后,夜里梦见栎社树说:“你要拿我与什么相比呢?你要拿我与有用的文木相比吗?像山楂、梨、橘、柚之类的瓜果,果实熟了就会被摘下,摘下就会被扭折。大枝被折断,小枝被拉走。这就是因为有才能而让自己受苦,以致无法过完自然的寿命,在中途就天折了,这是自己招引世俗的打击。万物无不如此。再说,我期许自己无用已经很久了,曾经几乎被砍伐。现在我能保全自己,这就是我的大用。

如果我是有用之材,能长得这么大吗?并且你与我都是万物中的一物,何苦要互相对立竞争呢!你这个离死期不远的散人,又怎么知道散木是怎么回事呢?”木匠醒来,把梦告诉弟子。弟子说:“它意在求得无用,为什么还要做社树呢?”木匠说:“安静,别说了。它特别寄托于社神,就是要让不了解它的人去批评。如果不做社神,难道要被砍伐吗?如此,它用来自保的方法与众不同,你只从外表来度量,不是离题太远了吗?”

解读

这段文字最突出的思想内涵在于对“有用”与“无用”的辩证思考。匠石以世俗的、实用主义的眼光看待栎社树,认为它无所可用就是不好的。而栎社树则从自身的生存角度出发,阐述了“无用”反而能使其免受世俗的迫害,得以长寿且自由生长,这才是它的“大用”。

这种对比展示了在不同视角下,“有用”与“无用”的定义和价值是截然不同的。庄子通过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不能仅仅以世俗的、实用主义的眼光去评判事物的价值,要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无用”可能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价值,而“有用”也可能带来诸多弊端。

从栎社树对匠石的批评以及匠石醒后对弟子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庄子对世俗价值观念的批判。世俗往往看重事物的实际用途,以是否有用作为评判事物价值的主要标准,而忽视了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非实用的价值。

这种单一的价值观念会导致对许多事物的误解和不公平的评判,就像匠石最初对栎社树的不屑一顾一样。庄子希望人们能够跳出这种世俗的价值观念,去发现事物的多元价值。

故事中栎社树为了自我保全,追求“无用”的状态,并且通过做社树来寄托自己,避免被砍伐。这反映了庄子对个体生存与自我保全的关注。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如何在不违背自己本性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方式来保全自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庄子通过栎社树的故事提供了一种思路,即不一定非要按照世俗的要求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或物,有时候保持一种看似“无用”的状态,可能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总而言之。汉代王充《论衡·别通》云:“涉潜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  每个人对未知领域的探究半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观察事物的审视角度不一样,所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

因为,从探索未知世界的维度而言,“仰视”与“鸟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察方式。前者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能面面俱到;而后者基本上一览无余,360°无死角,亦是圆融无碍的一种彰显。不过,此乃末学一孔之见而已。

相关文章

  • 庄子.人间世4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

  • 《庄子》—内篇—人间世—4

    4.叶公子高将要出使到齐国,他向孔子请教:“楚王交给我极为重大的使命,而齐国接待外来使节,总是表面恭敬而内心怠慢。...

  • 读庄子人间世4

    今天的篇章,庄子又用了三个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具体而生动地阐明他的处世哲学:如何能做到涉乱世以自全。 一棵长相...

  • 「浅析系列」《论语》(八佾篇)(5)

    【独】文(3.21) 【和合】:《庄子·人间世·内篇·第四》 【介】:《庄子·人间世·内篇·第四》是关于楚狂接舆对...

  • 庄子*人间世

    雨打花瓣冷随香 叶映珠光风吹凉 欲煮三片盈身暖 花以花香成花殇

  • 庄子  人间世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 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

  • 《庄子·人间世》

    颜回拜见老师仲尼,请求同意他出远门。孔子说:"到哪里去呢?"颜回回答:"打算去卫国。"孔子说:"去卫国干什么呢?"...

  • 先秦|人间世4-庄子

    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

  • 《梁冬说庄子》:一个人情商的高低,本质上就是他能否随时切换自己看

    ↑↑关注我们 每天看书摘 《梁冬说庄子:人间世》作者:梁冬 《人间世》是《庄子·内篇》的第四篇,主要讲的是与人相处...

  • 四十五:《庄子》读后感

    庄子《人间世》 摘要: 庄子《内篇人间世》整篇文章描述了在战国时期,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祸和痛苦,人民苦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人间世》4~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bk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