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人间世4-庄子

作者: 岁聿其莫 | 来源:发表于2022-01-17 12:03 被阅读0次

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颜阖将被请去做卫国太子的师傅,他向卫国贤大夫蘧伯玉求教:“如今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德行生就凶残嗜杀。跟他朝夕与共如果不符合法度与规范,势必危害自己的国家;如果合乎法度和规范,那又会危害自身。他的智慧足以了解别人的过失,却不了解别人为什么会出现过错。像这样的情况,我将怎么办呢?”


这就是人都会遇到的两难的境地,好像怎么去做都不对,无所适从的时候,我至今工作的时间比较少,又在研究所,那时候也傻,小鱼小虾做好自己的螺丝钉就好,如果将来出去工作,遇到类似情况,我会再回来好好研究。

有时候读书不是解决当下问题,而是当你遇到问题知道去哪儿找参考。天下书本太多,道理太多,全装脑子里太浪费时间,但应该知道那本书能解决什么问题。

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

蘧伯玉说:“问得好啊!要警惕,要谨慎,首先要端正你自己!表面上不如顺从依就以示亲近,内心里不如顺其秉性暗暗疏导。即使这样,这两种态度仍有隐患。亲附他不要关系过密,疏导他不要心意太露。外表亲附到关系过密,会招致颠仆毁灭,招致崩溃失败。内心顺性疏导显得太露,将被认为是为了名声,也会招致祸害。


这一段有点中庸的意思,这个度需要自己掌握,行就心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外面迁就顺从,内心有自己的思想去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的影响他。

因为没有去工作,我想到了夫妻相处,夫妻相处一定会有摩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过了大约一两年的新婚蜜月期,孩子出生,两家人掺合其中,没有问题基本是不可能的。

与老公相处的过程中,比如有一次跟老公吵架,没什么大事,我做饭有自己的习惯,尤其是生了女儿后,口味变淡,因为小孩子吃的也不能太咸,做菜已经形成了习惯。有一次老公不知道哪根神经犯了病,甩脸色说菜没味道。

我当场就发飙了,说爱吃不吃,你口味重我就得做的重?然后两个人就吵起来了。吵到最后老公还不服气,脱口说以后我做。嘿,就等这句话,我立马说好,你就做做看。接下来的一星期,我再也不做饭,早饭牛奶也不倒,我和女儿早起只玩,等他起床做饭。

结果他做了三天,一顿咸的没法吃,两顿没味道,然后他也不抱怨菜淡了,我照吃不误,最后他说没太有味道,我说:我吃着正好,这就是两个人口味不同,女儿喜欢吃的,我喜欢吃的,你喜欢吃的都不一样,将来要是爸妈来了,他们也各有口味,到时候你去做饭,看你要做多少菜!他开始陪笑说他错了。我也没松口要做饭,最后他做了十天饭,妥妥治好了他的胃。

现在回想,效果达到了,但还是庄子的行就心和更好,刚开始吵架气的我不行,还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他如果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你也姑且跟他一样像个无知无识的孩子;他如果同你不分界线,那你也就跟他不分界线。他如果跟你无拘无束,那么你也姑且跟他一样无拘无束。慢慢地将他思想疏通引入正轨,便可进一步达到没有过错的地步。


有些成年人身体成年了,思想确实有婴儿般的,尤其男人,我个人觉得生过孩子的女人思想都会进一大步,因为育儿即育己,只有把自己所学教给别人才算学会。而男人要去赚钱,机会少很多,另一个方式也就是多读书吧,能成长。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你不了解那螳螂吗?奋起它的臂膀去阻挡滚动的车轮,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胜任,还自以为才高智盛很有力量。警惕呀,谨慎呀!经常夸耀自己的才智而触犯了他,就危险了!


哇塞,原来螳臂当车的解释,我所理解的只有前半句,最后一句是精华啊!经常夸耀自己的才华,而激起别人的嫉妒也算一种自以为是,这一句看透了人性,自己就算有才也要留三分。

最近看罗素幸福的智慧,虽说人性中的嫉妒是用他人之有惩罚自己,让自己痛苦,很不明智,但是成长过程中没有人绕得过嫉妒,想自己年少时也嫉妒过别人,只不过自己控制的算好。人人心中都有嫉妒的种子,经常夸耀自己的人无疑是在点燃别人的妒火。如果那个人有朝一日凌驾于己,会引火烧身!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你不了解那养虎的人吗?他从不敢用活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扑杀活物会激起老虎凶残的怒气;他也从不敢用整个的动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撕裂动物也会诱发老虎凶残的怒气。知道老虎饥饱的时刻,通晓老虎暴戾凶残的秉性。老虎与人不同类却向饲养人摇尾乞怜,原因就是养老虎的人能顺应老虎的性子,而那些遭到虐杀的人,是因为触犯了老虎的性情。


这一段也可以论证养生主里的顺着事物的纹理做事,在于顺势而为的顺。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蚉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爱马的人,以精细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蛤壳接马尿。刚巧一只牛虻叮在马身上,爱马之人出于爱惜随手拍击,没想到马儿受惊便咬断勒口、挣断辔头、弄坏胸络。意在爱马却失其所爱,能够不谨慎吗!”


想到父母都是爱子女的,但很多方法真的很有问题,这是个普遍的难题,很多人是借爱之名,行控制之实,谨慎的输出自己的爱,不要挂上爱的名义就简单粗暴的处理和孩子之间问题。我还是要多看点儿童心理学,也要结合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去想怎么教育孩子。谨慎一点没坏处。

但对这个比喻不太理解,我也没养过马,不知道具体什么意思,马吃饭的时候不能打蚊虫吗?

相关文章

  • 先秦|人间世4-庄子

    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

  • 先秦| 庄子·人间世1-庄子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

  • 先秦|庄子·人间世2-庄子

    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

  • 先秦|庄子·人间世3-庄子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慄之。子...

  • 先秦|庄子·人间世6-庄子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

  • 先秦|人间世5-庄子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

  • 先秦|庄子·秋水4-庄子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大小?” 河神说:“如此事物的外表,如此事物的内在,从何处来区...

  • 先秦|齐物论4-庄子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

  • 先秦|大宗师4-庄子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

  • 先秦|应帝王4-庄子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 不要成为名誉的寄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人间世4-庄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ct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