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懒惰,没人喜欢,即使懒惰的人自己也不喜欢。
人心安理得的懒惰很难,有合理的借口和完美的解释,心里就舒服很多,平静许多。
自己讨厌的事,巧妙的掩盖,掩盖的别人发觉不出来,就成了艺术。
因此世上就有了伪装和谎言。
还有一种懒惰,可能自己都不知道, 那就是忙碌。以战术上的忙碌,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忙碌了,心里就不会有内疚感,焦虑也可暂时忘掉,甚至还能获得自己生活圈的人们的赞扬。
其实,行动上的忙碌与有明确目标的执行力并不能划等号。忙碌却成功的掩护了思维上的懒惰,与结果于事无补,并无增益。
工业革命,互联网的普及和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把人们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又把人类从低效率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忙碌,低水平的勤奋,面临被时代进步淘汰的挑战。
勤奋的结果与懒惰的结果彼此彼此,不分伯仲,对心理的创伤非常严重,可引发焦虑。
设想你辛苦工作一年,只是其它不如你辛苦人工作一小时的收入,要想不崩溃,得需要什么样的大心脏和多少鸡汤喂出来的脑残晚期才能做到。
而现实就这么残酷,生活贫苦早已不是游手好闲懒惰者的宿命。
望房兴叹的,其中许多人是勤勤恳恳工作,忠于职守,做出奉献之人。
道路貌似正确,却抵达了错误的目的地,是不是方法错了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果错了,却认定方法正确,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不是被别人甩下的问题,而是车毁人亡的结局。
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忙碌不容易,思维更不容易,深度思维指导自己的行为更加困难。
平坦的大路最拥堵。放弃没有明确目标的忙碌吧,承认忙碌就是伪装的懒惰,本身就是心灵的煎熬,毕竟自己被自己欺骗了很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