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后的背影》有感

作者: 米苔花 | 来源:发表于2023-10-14 00:35 被阅读0次

    《最后的背影》的作者是张秀超,我是《最受读者喜爱的文章》一书中挑选出来的。不知道编者是按照什么标准收录文章的,既然说是最受读者喜欢,那就认真地读几篇,没想到真的像捡到宝贝一样,拿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了。

    我曾经读过很多关于父亲背影的文章,大多都是模仿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而来的,这篇《最后的背影》也不例外。

    尽管还留有许多痕迹,但情感真挚,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尤其是那些失去父母后经常怀有感恩和思念的读者,两个字——泪目!

    作者的父亲已经离开二十年了,偶尔入梦,便让作者回忆起父亲在世的日子。

    作者回忆父亲,以父亲的背影为主旨,文中总共出现了三次,前两次是铺垫,简单描写,着重描写了最后一次。即便是轻描淡写,依旧可以从作者的文笔当中,感觉到父爱的伟大,父爱如山。

    第一次看父亲的背影,作者还在读书,六十岁的父亲已经得了肝病。前面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已经成家单过了,只有小哥嫂跟父母亲一起过。到了农忙时节,小哥的媳妇对父母供作者读书就不满意,这时候父亲硬撑着下地,只是为了家庭的和睦。当哥嫂不满意作者边干农活边读书时,把脾气发在耕牛上,父亲生气了,抢过皮鞭,在孩子们的注视下,扶着犁杖,跟着耕牛跑在后面,那消瘦的背影,踉踉跄跄的步伐,宽大的黑褂子,以及一头栽倒在田地里的情景,让作者久久不能释怀。

    第二次是作者在深秋时节从学校回家拿换季的衣服和准备冬天烧炉子的柴火。在苍茫的草丛中有一个黑点在蠕动,走近了看,父亲背对着他,弓着腰,头低在草丛中,白草在他的头顶飘摇。尤其是在描写父亲必须得吃口饭才能下山,否则都走不回去时,饼子干硬,无法下咽,割开桦树皮,从树皮洞渗出小水珠来,父亲舔了几口,才接着吃干粮。

    这里作者为了更加深入,把父亲的声音也进行了描写,衬托出父亲的背影更加清晰,让文章更加深入人心。

    第三次才是最后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父亲赶着牛车,不但要给作者送柴火,还要把积攒下来的草穗卖了给作者做学杂费。

    寒冬的风呼呼地刮动着,父亲只穿一件黑棉袄,外边没有皮袄大衣之类遮寒,他弓着身子,一只手牵着牛,一只手遮在额前挡风,吃力地往前走。我望着他一步步走远,后来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眺望,视线里那凄寒的背影,渐渐变成一个黑点儿,一会儿融进苍茫的暮色里了。

    读到这里时,泪水已经模糊了我的双眼。在作者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十天以后,父亲就去世了。

    从此以后,在作者漫长的人生路上,眼前总会出现这个影子,并且伴随着鼓励他的声音——“天生我材必有用”,无论遇见何种艰难境地,百折不饶,坚定信念。

    时光匆匆,父亲的笑容已经模糊,留在记忆最深处的,就是那身黑色的衣服,踉跄而凄寒的背影。

    这篇文章的确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无论是情景再现,还是情感深重,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范文。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应该多读一些这样的好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最后的背影》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ea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