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宝爸宝妈好,“端午节”假期归来,又可以愉快的和大家分享育儿故事,不知道你们最近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想讲给大家听呢?闲话少叙,进入今天的正式章节。
互联网和新经济时代,线性发展的社会突然被立体多维的时代逐渐淹没。无数的新事物、新概念、新行业,让跨界、多元、复合、创新成为标准人才的标签和背书。以此引申到教育领域和人的素质要求方面,“想象力、好奇心”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词汇。
购物故事:宝宝在刚上幼儿园的时期,可以个体独立的参与到家庭购物活动中,在第一次带孩子逛超市的时候与妻子商量,决定让孩子自由的去挑选商品。宝宝开心的穿梭在货架与货柜之间,待到挑选完毕,大致15种左右的零食购买。间隔数日,再去超市购物,再次自由选购,大致10种左右零食购买,依次递减或者持平。中间我会聊天的方式问宝宝:“上次买的***这次怎么不买了呀”?“不好吃”、“不喜欢”等等回答。这种方式的结果是,从上幼儿园开始到小学4年级,孩子几乎没有出现过因为要什么东西而“哭闹”的事情,也形成了自己的购物习惯。在基础喜好的前提上,引导一些新产品的购买,形成良性的消费意识。商品的好奇心被充分满足后,即使有些东西我们强烈推荐他买也不买。孩子选择同类商品一般都选择有促销或赠送品的商品,自主挑选培养了“消费理性”。并且在与家长共同购物的过程中,我们会形成特定的“消费共同语言”,即使发现有超越生活的“极端消费”趋向,也可以较好的引导孩子放弃购买。
基于不间断的育儿思考,我们做出了上述的偏实验性的教育方式。基于的出发点是希望最大满足孩子好奇心和体验的基础上,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意识。孩子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占有欲比大人要强烈的多,因为只需要判断喜欢与否,而不必思考购物成本。在各自家庭承受的范围之内,给孩子充分选择自由、培养和引导孩子自主体验、沟通和引导体验结果,形成“交流共同语言”,形成自主判断体系,在后续的循环中会逐步走向良性。在次中你对孩子的偏好的尊重,尤其在购物交流中不断提及和满足孩子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反馈的结果是他也更清晰的记住你的偏好和选择。“爸爸爱吃的”“妈妈爱用的”,由此促进良好的家庭内部氛围。
额外的惊喜是,与孩子的“共同语言”体系,是破解家长与孩子沟通的一把“金钥匙”。这些“共同语言”是基于某个方式、事物、爱好等培养的“沟通默契”,“默契”是人与人沟通的高级状态,它包含:收到、知道、懂等基础沟通目的,而且会升华出某种预判。而一旦通过各种体验交流形成多样的“共同语言”,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会宽阔而夯实。有时候我和孩子基于“各种玩”的交流中,我妻子常常说,你们 说的东西我都听不懂。而孩子和妈妈基于某些方面的“共同语言”,我也显得格格不入。但基于生活的各种“共同语言”的组合,就构成了良性沟通的基础和话题。
早起故事:孩子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早晨叫起床是个能坚持但非常不情愿的事情,然而有一次我单独和孩子周末在家,周六我醒来发现,孩子早早起床了。自己坐在客厅沙发用我的手机下载了新游戏在玩。
沟通后发现,3岁多的孩子在一旁看大人操作几次后,就可以熟练的解锁(那会没指纹解锁还)、登陆商店或百度应用找到游戏并下载安装,不好玩的话也会自行卸载。于是我开始思考这一连串的事件:1、孩子怕妈妈,妈妈在不敢这样--引申:夫妻教育角色扮演。2、孩子会主观区分上学、玩两个状态---引申:育儿需要兴趣引导。3、家长和环境影响对孩子至关重要--引申:隔离和阻止有效性差,必须引导正确的习惯。4、重申第3点,世界的精彩与吸引连大人都难以抵挡,必须引导孩子正确的习惯和观念。
游戏故事:有一次孩子突然和我说,“爸爸,我发现游戏里的人不是“骗子”就是“傻子”。”,我问为什么,孩子回答说:“你看他们在游戏里假装对话,一个说我要充钱,另一个说来我这里给你冲,便宜。充钱的就是“傻子”,另一个想骗钱的就是“骗子”!”
这样的对话和孩子展现的习惯是令人欣慰的。
基于故事二的思考,我开始引导孩子正确的“游戏习惯”,我做这个决策的基础是:1、我个人和家庭改变不了这个事物的存在。2、基于个人成长与游戏的经验,凡事有利弊,关键在于习惯和引导。3、各种“玩”和“游戏”是童年世界的主题,可以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是孩子们相互交流的话题,绝对禁止会让孩子失去沟通的话题。4、良好的习惯是“不成瘾”、“不充值”、合理时间的良好习惯。
于是我开始有限度的陪孩子一起“玩游戏”,而且经常和孩子玩同样的游戏彼此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游戏共同语言”。在深入的体验中,形成对游戏的一致判断,并引导孩子“不成瘾”,“不充值”的习惯。有时让孩子放弃一个游戏,我会说:“多幼稚啊”、“没意思吧,你幼儿园那会就玩过的”、“你上瘾了吧?”,而孩子在引导下也形成基础认知:“又骗我充值,坑谁呢?”,“这游戏真垃圾”,“这个类型游戏我不喜欢”等等。直至出现故事三的对话。
而这个过程中,“游戏共同语言”增进了我们的交流。孩子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对比和接触中,形成良好的认知提升。游戏作为课余和刻苦学习后的有益补充发挥良性作用。孩子会主动和我讲在学校与同学“交流的心得”,(起码在游戏没有被完全禁止前,这是个与人沟通的兴趣点)通过游戏,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体验和熟悉,有利于孩子更好的使用和掌握电子产品功能。
当然,根据不同环境家庭情况,不是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沟通环境,除了游戏之外,我们一直秉承满足最大好奇心前提下的体验式方法和良好习惯引导。“游戏”这个话题,是利用其极端代表性和当下热度进行方法的阐述与沟通。
孩子天然充满各种好奇心,好奇心的满足和合理引导是良性“想象力”的必要基础。冰冷的打压,不仅丧失想象空间,甚至造成逆反和“报复性”的驱动力,结果是适得其反的。借用之前篇章的教育前提,我们必须承认孩子比我们同时代要“进化”的多,既要根据我们儿时的切身感受推己及人的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又要客观认识不同时期的差异和变化。
经历是一种财富,体验则是更真实的成长。满足未知的好奇与想象,引导和培养正确的观念和习惯,这可能是本篇育儿故事的核心分享。孩子是上天的礼物,也是未来的希望。在任何细微的生活点滴中,都充满着各种快乐与惊喜。人们无法预知未来的样子,就连最优秀的教授,也不得不感慨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教育教材的更新。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爸爸,但我相信,保持持久的好奇心,形成良性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可能比简单的知识灌输更有力于孩子成长。这其中,需要家长的深度思考和充分参与。
借用“简书”好友推荐的一句话:父母一辈子的老师有两个,一个是你的孩子,一个是多读书。
育儿故事,下个章节,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