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键词:钱。
最近一直在思考焦虑的问题,今天换点让人兴奋的话题,琢磨一下钱。换一种思维方式,转变一下关注的对象,也就是等于换换脑子。提升一下解决问题的效率。这个月刚看两本书,昨天开始这个月第三本书《钱》。书的名字就叫钱,所以我才想思考一下关于钱的问题。我从不掩饰我对于钱的渴望,我希望得到钱,但也不会为了钱不惜任何代价。钱和困难都会让我兴奋。钱可以帮助我解决问题,困难可以让我得到成长。
早上在看书的时候,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学习各种能力或是技能,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更多的不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而是外界环境的问题,我们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换取我们的生活所需,或是得到他人的认同。也就是说你的很多技能都是为他人服务的。而又有多少能力是为自己服务的呢?就拿一个程序员来说,他会编程,他可以得到高工资。但他的生活就一定美满幸福吗?其实这就和钱一样,钱重要,但钱无法直接给你幸福的生活。要想得到幸福的生活,或是你想要的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还是要靠你的很多其他能力。
也就是说,除了保证生存的技能外,我们还需要一套可以指引我们如何生活的三观。做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这就好比电脑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你能干什么要靠应用软件,而你运行的如何要看你的操作系统。
我们对于人生的感受是来自多维度的,不只是说你有了成功的事业,你就万事大吉了。你的生活包括方方面面,既有工作,也有生活。如果只关注一方面,那么我们活的就会更像是一台机器,只能完成单一的一项任务。
就拿今天的关键词钱来说,钱只是一种工具。他价值来自你的使用。一张纸币,或是你账户里的一串数字,在不适用的情况下,他是没有啥意义的。同样你拼命的挣钱,也不是为了要那串数字,你想要的是通过钱可以交换来的商品和服务。
我们学习技能,在学校这十几二十年,没有人教你怎么挣钱,只是在教你各种知识,或是如何做好你的专业工作。我们从学校出来,就好像一件产品从流水线上下来。我们被有目的的生产出来,就是为了服务于某一领域的。我们相对于社会是作为一个螺丝钉的形式存在的。而你的这颗螺丝钉想要追求什么,或是想赋予自己的人生什么意义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我们相对于社会或是整个人类是种工具,那么在培养工具的过程中,很多事情就是没有必要教给你的。而是需要你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去学习的。就像是我们学习各种专业,然后参加工作,用我们的技能换取金钱和名望。可是你的生活是否幸福,你的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的,却没有人来教你。都需要你自己去学习摸索。
虽然今天是以钱为关键词,但我好像要思考的却是,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钱只是你获取想要的生活的一种工具。
其实这和我现在看的这本书的内容一样,她不是在教你怎么挣钱,更像是在教你怎么生活。具体的生活其实好像很简单,都是一系列的问题,你只要不断的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你就可以生活下去。而你的感受,在生活中体会到了什么,却需要你自己建立一个框架。你在一个什么样的框架下生活,你的三观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才是决定你具体生活感受的关键。你如何建立你生活意义的框架,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感受。
生活不只是具体的问题,生活更多的是你对于自己的一个设定。你有了什么样的设定,就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出现。而什么样的具体问题,又会决定你的具体感受。那这样看,生活的具体技能只是你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三观的建立才是更重要的。也就是你要先决定安装一个什么样的操作系统,然后才是决定装什么样的应用软件。或是两者同时进行,再或是就算晚装操作系统,最后也要装上操作系统。否则你的一生就真的更像是一个工具了,一个没有自我的工具人。
这个自我,或是你的三观,你给自己建立的有关人生意义的框架,才是真的你。就像是对待钱的态度,挣钱花钱是个过程,所有人的这个过程都是一样的。钱进来,再出去。而这一进一出的意义却不一样。你对钱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用什么方式挣钱,你又把钱花到了什么地方。相同的过程,可以有着差别巨大的人生体验。
我好像是矛盾的,我一直强调人是环境的产物,可是表达的更多的是人需要有一种主动性。主动的去思考,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可是你虽然这样说,人生又有多少事情是我们自己可以说了算的呢?你规划了半天,还是有很多事情,是你事后给找出的理由。你人生自洽的逻辑,不是事前构建出来的,大都是事后你自己完善的。人生意义都是事后的总结,而不是事前的规划。我们对于自己的总结或是定义,就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感受更好一些。这其实和狐狸说葡萄酸是一样的,你必须要有一个自洽的结果,你才能好受。否则你的感受会很不好。
钱是在人类存在之后才出现,那么大概率他也会在人消失之前消失。钱不是我们的根本问题,我们的根本问题是我们自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