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刚
198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
绘画技法主要学习印象派、写实派、古典派等
2004年毕业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特教学院
2007年至今闯荡全国各地名胜古迹以及古镇古村等地写生
2011年鄞州万达广场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2年宁波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5年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人画册
2016年创办沙刚画室
塘溪名人文化旅游节举办个人作品展
鄞州万达广场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8年宁波图书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9年鄞州万达广场举办个人画展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沙刚油画艺术面面观
欣赏过沙刚的油画作品,读完《沙刚油画作品集》中他撰写的文章后,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这首词就不由得在我脑中呈现,毛泽东主席那种不断探索、不断奋斗,永不言败,永不服输和积极奋进的精神及乐观豁达的情怀,这也正是沙刚所具有的。
《圣经》云:“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沙刚3岁时一次的意外,让他的听觉神经遭到了重创,从此失去了听觉。在无法与正常人一样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他凭借对色彩的敏锐度、对外界感知的细微变化,对大自然的那份热爱,用手中的画笔辟开了人生的另一条道路。
油画(painting)是泊来词,是西方的一种绘画方式,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因其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成为了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这种色彩的多元化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正迎合了沙刚的创作取向,故一发而不可收,十几载如一日,临池不辍,笔耕不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沙刚出生于宁波鄞州区塘溪镇新勇新村。塘溪,群山环抱,山水秀美,人杰地灵,名家辈出。“沙氏宗祠”曾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令人景仰之地,塘溪沙氏也以20世纪书坛泰斗、一代书法宗师沙孟海和被誉为“中国梵高”的油画家沙耆而倍受推崇。沙刚就是在这块文有建树,艺有升华的热土上生活和创作。以沙耆老为榜样,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这一直是沙刚的追求,经过十几年不懈努力,无论是用笔率真,色彩纯朴的人物画像,还是色彩绚烂,动静相兼的风景写生,或者是将人体生命力、自然、永恒的美凝聚的裸体作品,都被他诠释的丰富多彩,自出机杼,气势恢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沙刚说:“我丧失了听力,没有外界声音的反馈,我的语言功能也受到了极大障碍,与外界沟通非常困难,渐渐开始了生活在手执画笔的一个人的世界。”也就是从那时起,书成了他的最好伙伴,因为当时受学习条件的限制,对于字的认识、词汇理解的局限,小人书、连环画册成了首选,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偶得《芥子园画谱》,从中得到启蒙和熏陶,无论是树的造型、山石、人物、梅兰竹菊,都有了新的认识,令他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从此执着于绘事。
绘画大师李可染在艺术创作上强调“三日一山,五日一水”的创作理念,沙刚也深得此语其中的意义——写生的重要性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祖国的西北边陲,珠穆朗玛的神秘和神圣一直在召唤着热血青年去为之挥毫,为之咏诵,沙刚也不例外,可是高原反应,大风、干燥、温差大、挨饿受冻无不在折磨着他,既便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沙刚仍以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坚持下去,并从大自然中感悟,获得灵感,做到“胸中千峰秀,笔下万木春”,创作了大批的穆朗玛之妙之美的作品,这也正符合了习总书记所倡导的“为时代立传”的要求。新疆阿勒泰、玉龙雪山、陕北魏塔、三亚溶洞、五岳独尊的泰山、海南的林荫农舍,无不记载着沙刚写生走过的足迹。
无声的世界,多彩的人生。沙刚是不幸的,他双耳失聪;沙刚是庆幸的,手中的画笔能表达着自己内心的那份独白,笑容写在脸上,爱已渗透到笔端。看淡世间繁华,坦然面对人生,用微笑面对种种迎面而来的一切,因为手中的画笔就是他的信念,以此来叙写美好的明天和灿烂的未来:红色是他力量的源泉,白色是他心灵的写照,绿色是他幸福生活的开始,紫色是他美好情怀的种子,黄色是他步入成熟的每一步……,五彩的油彩应合着沙刚色彩斑斓的人生。
无悔青春,心存感恩。青春是自然界跃动的音符,自由流转,高亢有力;青春是油画布上晕染开来的色彩,五彩缤纷,绚烂多姿。沙刚一直用感恩的心去创作,感恩大自然的馈赠,让他领略到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感恩每个人的帮助,让他领略了人世间的真情谊。他写道:“宁波鄞州高桥镇画友安然、四川亚丁小伙、新疆‘活雷锋︐张大哥。”还提到很多要感谢的人,正因为他心中常怀感恩,笔下才有那种真实的情感,才有那种虔诚与激情。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想,沙刚经过众多周折,历经几多磨炼,其绘画必会日臻成熟、完善,再创更多、更优的精品力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之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