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到人生边上》有感
按照古希腊医学家的推断,我应该是黑胆汁分泌旺盛,性情才忧郁内向,经常会陷入情绪的漩涡抑或心灵的泥潭,所以对那些写尽人生幽微、悲观厌世、触及生死之大问的书藉,都会下意识抵触。但是,凡是抗拒的,都会持续。故我告诉自己:要试着打开这个心结才行。于年前匆忙读了此书和《向死而生》,而《挪威的森林》却也时终未入手。现在来写写读《走到人生边上》的所感所悟。
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里的生命所指应不是一个人的肉体而是一个人的灵魂。那么你信灵魂之存在么?不管你信或不信,灵魂都在。人若没有灵魂,肉体就是死的,就是死人一个了。
人是灵魂和肉体结合,灵与肉互相斗争又相互妥协,所以人就是一个矛盾体,终其一生都是在喜忧参半地行进着。到底是喜大过忧还是忧大过喜,就要看这个人的修行了。
人的修行,修的是肉体,锻炼出来的是精神。所谓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
孔子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多么崇高而美好的境界啊。只是有的人破罐破摔,到老了还同样幼稚,意识狭隘。所以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自己先定了个小目标:四十不惑。矮大紧老师高晓松在访谈节目中,对四十不惑的解释,说出了我的所想。他说,四十岁之前,什么事都想弄明白(包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而有些事跟本就弄不明白。四十不惑呀,就是说,到了四十岁时,对于一些不明白的也不想去明白了。难得糊涂!修炼起来吧,要是一不小心能活出那种"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感觉来,该是多么有诗意的境界。
孔子修身靠礼乐,现代人仿佛更多选择。总之方法很重要,因为肉体需要的"饮食男女",不得满足,人就会病死,强烈的感情不得发泄,人就会发疯。灵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时候,得宽容,允许身心和谐。脑中产出的各种情绪、欲望,得找到恰当的方法来调节、克制并疏导。
虽说命由天定,有些时候主要靠人们自己做主的。比如在人生的某个叉路口,得由自己来选择自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行。而此刻的选择合适与否,又与我们平时的阅历、眼界以及修养有关。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就是说:人需要锻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
"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不必要的,就是徒劳无功的。"牛顿在《原理》一书里这样写道。据此推出:大自然的神明让万物之灵一一一人所受的苦痛,都是有价值的。这样想其实叫转念,就算没有价值,人该受的苦痛还是要受!
此书倒不是讲死有多可怕,而是讲人活一世应多修身才是。
与其信不如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