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和小西是同事,小西比小林早来两年。小林毕竟是新人,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没有小西的气定神闲。看来早来两年,是有一定心理优势的。
小西不愧是老江湖,不仅在语言上压过小林,而且在做事上,也占尽小林的便宜。
小林向好友抱怨过,好友比较理性,说道:“监狱的犯人不还斗吗?老人还欺负新人呢!”
确实,老犯人欺负新犯人,老兵欺负新兵,单位老人欺负新人,这是普遍现象,并不会因为谁而改变。不管你怎样不满和痛苦,它就在那里,始终是那样。明白了这一点,小林的心也就放下了。
父母教导小林在单位里少说多干。小林决定,不管单位老人咋欺负自己,自己要用真诚和宽容对待别人,从而换取别人也善良对待自已。
小林是和别人迎面时,最先绽放笑容的那一个;小林是一群人不说话时,去调节气氛的那一个;小林是那个大家公认的好人,小林是那个人际关系最好的人。
“小林,帮我倒杯咖啡,谢谢!”
“小林,帮我复印一个文件,谢谢!”
“小林,我没钱了,借我点钱吧,拜托拜托!”
“小林,我太忙,帮我把这工作干了啊!”
“小林……”
“小林……”
对于同事们的要求,她从来没有拒绝过。她想,自己来自农村,没有根基,没有背景,她想用自己的真诚,来换取别人的真心。她想用自己卑微的态度,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但,这行得通吗?
一段时间以后,小林悲哀的发现,别人支使她的次数越来越多,但对她的态度却越来越差,偶尔有一次她不去干,就把支使她的那个人给得罪了。
对此,她好难受,因为,她最怕得罪人。
她想起上学时,一个冷冰冰的女孩发的感慨:“妈妈告诉我,对别人好一百次,如果有一次不好,别人就会记住,而前面九十九次的好,全忘记了。与其这样,不如,不要对别人好!”
那时的小林还很年轻,她认为这个同学的心太硬了,书上不是说过,我们要感恩,我们要有同情心,我们要学雷锋,我们要与人为善吗?而且信仰基督教的妈妈也告诉她,要忍耐要顺从。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我对他们好,他们却都这样呢?
那些不吃一点儿亏和不做一点牺牲的人反而能得别人的尊重,这,又是为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2551/5fde0a4139e2e78d.jpeg)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富翁离奇死于家中,警方办案神速,24小时内抓获犯罪团伙两人。警方分析,两人背后应该有一个更大的犯罪团伙,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抵赖的话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比起抵赖的判十年,坦白还是比抵赖的好。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
这,就是“囚徒困境”。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2551/3600591e2b950e2f.jpeg)
除了看得见的监狱,人间又有多少看不见的监狱啊?
大到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四十年代的欧洲有一道无形的铁幕落下,世界被分为两个阵营,资本 主义 阵营和社会 主义 阵营,双方开始军 备竞赛:原子弹,洲际导弹,航空母舰,无人飞机……一次又一次的博弈,反而让自己更安全,反复多次之后,直至内幕透明,形成和解,达到了求同存异,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的价格大战,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博弈,最终达成共识,合作共赢。
小林一开始是自卑的,她出生在农村,父母世代务农,没有根基,她想出人头地,所以幼稚地用自己的真诚善良来换取别人的帮忙。她这想法本身也是自私和懒惰的,凭什么你不自己努力,而要别人施舍呢?所以,是行不通的。
面对人际的试探,她选择委屈求全。她从一开始就选择缴械投降,并从首轮博弈中败下阵来,没有再和别人完成后面的博弈游戏。那么,最终的结果自然不是双赢,而是自己被一张无形的网给吞噬掉。
看似残酷,其实是小林咎由自取。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听起来不符合道德标准,不利于和谐,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却是最为实用的。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平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反复的、接近无限的重复次数时,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从互相背叛趋向于互相忠诚。
只有在一轮又一轮的博弈中,最终才能实现利益透明,实现双赢,实现最终的忠诚。
黑道就深明此理,大哥知道囚徒会因为利益而背叛自己,所以会在囚徒进监狱前,把囚徒全家的安全做为威胁他的工具,以防止他背叛,也会在平时的管理中,特别提倡忠义。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你说这是为什么呀……”
人们互相算计,以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表面上是个性,实则为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但,这却又是人性。
在无数次的博弈中,我们不断进步,最终做了最好的自己,这也是最好的出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