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书店里和另一位曾老师(偶遇本家)讨论孩子看书的问题,恰好他儿子与我家豆芽同年级,很爱看书,曾老师认为开卷有益,不关注孩子看什么内容的书,喜欢就好;而我认为要有一定的范围界线,有些书意识形态上会有负面影响。
虽然我们的“研讨”在友好的氛围下没有展开,但我这两天还是忍不住思考这个问题,也看了一些评论儿童文学作品的文章。忍不住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信念”的形成,与一个人的经历有关,这个经历除了经历过的人和事,还包括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曾经有位家族里的长辈问我:“老师要求读那些名著有什么用?考试会考吗?如果我们要去国外读书,也不用考那些。”我当时回答他“因为我们的经历和视野太有限了,推荐的名著是最优秀的小说,有很生动的人物形象,不一样的人生、历史背景,读完一部小说,感觉跟着过了一辈子,见识了不一样的人,阅历不就增加了?”长辈听了表示认同,说“对对,我们家孩子确实太简单了,我成天想带他出门历练,看来多看书也好。”
所以这些从书里获得的“阅历”会不会影响“信念”呢?
我认为必然是会的。记得我小时候读了一个科幻故事,里面有外星人来清理地球垃圾,他们认为“没有人要的”就是他们可以带走的。故事里面提到有些人扔了废纸,但有人要回收利用,有人扔了的饮料瓶,有人要用来做容器等等,普及了垃圾回收应用的知识,但故事里有个男孩差点被带走了,因为他一无是处,没有人要他,结尾好像是在危急关头总算想出了自己能帮忙做什么,他奶奶才说要他,没有被外星人带走。 这个故事大概是小学的时候从哪本少儿刊物上读到的,题目也忘了,读了很多的故事,为什么会对这个情节印象深刻?因为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有了危机感,时不时想想“我能做什么?” 故事给我的信念是人要有能力,能够给别人带来价值,才会被社会所接纳。
这段时间陪孩子读书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揣测:“这个故事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想法呢?”虽然孩子不一定能表达,也不是每个故事都有感受,但我相信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不否认,要让孩子选自己感兴趣的书,才能有助于培养阅读习惯,但选择的范围,大人还是要把关一下。还有就是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
最近,我选读的书都是樊登读书会导读的,给孩子也选了樊登小读者上面导读的书,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读到更多好书,可以下载这两个APP看看。
要不要给孩子挑书看
网友评论